《裂變山水》
《裂變山水》
《裂變山水》
時間:2007-04-06 08:58:00 來源:
名家
>《裂變山水》
1979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春意萌動、生趣盎然的一年。中國美術界所謂“主題先行、講述故事、宣傳思想”的統一格式被打破了,藝術家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探求各自的藝術方向。
仇德樹先生無疑是那個萌芽時代的先鋒人物。他提出的“獨立精神、獨特技法、獨創風格”的觀點得到大家廣泛的認同,并成為當時美術界同仁們共同的理想與追求。正是這種獨一無二的精神,使仇先生的藝術超越了中國畫的傳統性,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領域,從而確立了一個新的藝術形態--裂變藝術。這是一種邊勾畫、邊撕裂、邊整合、邊裝裱的一氣呵成的繪畫方法,通過在宣紙上撕、磨、擦、雕等技法,使宣紙的材質獲得了美妙的展現。從構圖形式上創造了一種天然成趣、變化自由的繪畫線條--裂紋。從色彩上改變了上色的次序,所有的色彩都作為底色,事先準備好并通過對上層宣紙的撕裂、雕磨透露的。動感的線條和充滿奇異光感的色彩,表現出一種近景張力與幽深空間的交織共存,閃爍著一種抽象靈變的意趣。這種裂變藝術徹底打破了“筆墨是中國畫生命”的傳統,改變宣紙的被動性和輔助地位,使它的白晳、細膩、柔韌、半透明、滲水性等特質成為展現藝術魅力的一種方式。
裂變藝術不僅是一種文化符號,更是一種精神象征。裂變的現象,從細胞乃至自然萬物,一次次的裂變都是對歷史認知的繼承與革新。仇德樹先生正是用他獨特的藝術語言將心中的人文情懷在其畫中得以體現。仇先生曾說,當代藝術的價值不在于你是用了什么樣的新媒材或新形式,而是在于你對生命和人性的關注,對過去、現在以及將來的反省和思考。裂變中蘊藏著藝術的深邃和無限的生命力;裂變中凸現了藝術的本質,生命的希望在絕望中誕生。仇德樹先生的創作以“裂變”為主題,亦是仇先生對自然、人類、文明史的一種密切關注。靜觀仇先生的作品,我們看見的不單單是仇先生的藝術追求與人生體驗,更是仇先生對中國畫壇和中國文化發展史的責任。
二十七年過去了,仇德樹先生就像一個虔誠執著的行者,十年如一日地遵循著“獨立精神、獨特技法、獨創風格”的原則,走著屬于自己的藝術之路。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