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開始鑄造內地價格曲線
青銅器開始鑄造內地價格曲線
青銅器開始鑄造內地價格曲線
我國古代青銅器的藝術價值很早就受到了國內外藝術界和藏家們的認可,在國外很多大型博物館里,還設立了中國青銅器館,并藏有不少稀世珍寶。在拍賣市場上,尤其是在海外的拍賣市場,我國古代的青銅器屢屢創下高價。在不久前結束的紐約亞洲藝術周上,紐約蘇富比付拍的一件商代青銅帶蓋酒尊竟拍出了810萬美元的高價,是估價的3倍。另一件西周中期大型古代三足鬲也取得了約110萬美元的佳績,可見青銅器的受歡迎程度。
青銅器是用紅銅、錫、鉛的合金鑄造而成,也是中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它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還具有陳設欣賞價值。青銅器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8世紀的夏朝,就已經能生產很復雜的青銅器,如酒器爵、食器鼎以及青銅工具、兵器、樂器等。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中國青銅器達到了鼎盛時期,器物的形制和紋飾可謂五花八門。那時青銅器只是上層貴族享用的物品,平民百姓無法享受。直到公元前3世紀,青銅器不再為少數人所專用,而成為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青銅器數量多,種類復雜,若按用途大致可分為飪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工具、農具、雜器等。由于青銅器年代久遠,海內外各大博物館都十分注意青銅器的收藏,因為收藏青銅器能體現博物館的品位和檔次。在民間收藏界,能玩青銅器的藏家,一般需要很淵博的知識,收藏者大多為大收藏家。
在藝術品市場上,青銅器歷來是藝術品投資中的龍頭老大,且很早就已經確定了。宋代的《宣和殿博古圖》中就記載著:“故有得一器其直為錢數十萬,后動至百萬不翅者。”青銅器的投資回報率一直很高。民國時期的北京琉璃廠發大財的古董商就以“吃金石”居多,當時一件周代銅鼎可換一堆康雍乾官窯瓷盤碗罐等器。相比鑒別明清官窯瓷器,鑒別三代青銅器的難度要大很多。這也大大增加了它的利潤空間。
上世紀90年代國內藝術品拍賣興起后,由于受到政策、法律等因素制約,市場上很少見青銅器亮相。拍賣青銅器也只是個別現象。如1995年上海朵云軒曾經拍賣過一件商代青銅夔紋觚,估價50萬至60萬元,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成交價僅為75萬元,反響平平。2001年紐約佳士得隆重推出了一只西周青銅酒器———“皿天全”方 器,其存世數量很少,特別是器型之高、之闊,在目前發現的同類器型中,無一能出其右。而與之相同或類似的器型多藏于上海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有意思的是,這只酒器的蓋子現藏于湖南省博物館。當這件西周青銅酒器上拍時,受到了世界各地藏家的熱烈追捧,最后被一位法國私人收藏家以924.6萬美元收入囊中。此價在當時開創了亞洲藝術品拍賣的一個新記錄,上一記錄為1996年韓國龍紋瓷罐創造的,成交價為850萬美元。該記錄誕生后,在國內造成了很大影響,各大媒體也紛紛作了報道,并推動了國內的青銅器拍賣。
2004年后,青銅器在國內的拍賣狀況已有很大改觀,中國嘉德、云南典藏和上海崇源等公司紛紛推出了重量級拍品。但青銅器的成交情況卻喜憂參半,如在2005年中國嘉德就有一件極為罕見的海外回流西周青銅波曲紋雙耳蓋壺上拍,此壺的估價為350萬元到550萬元,不過最終并沒有找到知音而流標。時隔一年,2006年初上海崇源的一次拍賣會上推出了海外回流青銅器之一——西周青銅周宜壺,早年為清宮舊藏。此周宜壺整器重達16千克,通高58厘米,形體碩大,上有20多字的銘文。此壺經過各路買家的激烈競投,最后以2640萬元的高價被一神秘買家購藏,轟動海內外,也創下了內地青銅器拍賣之最。此場拍賣過后國內一部分投資者紛紛投入到青銅器市場。不久前在紐約蘇富比高價成交的商代青銅帶蓋酒 也極為罕見。此器創作于商代晚期,以栩栩如生的饕餮圖案作為裝飾,在同類型有跡可尋的酒器中,只此一件具有這樣的圖案裝飾。1953年,奧爾布賴特·諾克斯藝術館以1萬美元的價格收藏了這尊青銅器,54年的時間價格竟增長了800多倍。由此可見,青銅器巨大的增值潛力。
令人稍感遺憾的是,雖然青銅器屢屢在國際拍賣會上創造天價,但將這些珍貴的中國藝術品收入囊中的基本上都是外國藏家。盡管中國藏家偶爾也會在國際拍賣會上參與青銅器的競價,但往往因為財力的原因而難以如愿競得。這種情況使得大量珍貴的青銅器漂流海外。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青銅器在海外和國內市場的屢創高價,開始有更多的國內藏家開始關注并介入青銅器收藏,這些跡象都表明,國內青銅器的收藏有望在一段時間以后走強市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