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關百年鐘樓新披綠紗 即將變身博物館(圖)
廣州海關百年鐘樓新披綠紗 即將變身博物館(圖)
廣州海關百年鐘樓新披綠紗 即將變身博物館(圖)
時間:2007-04-06 08:4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訊
>廣州海關百年鐘樓新披綠紗 即將變身博物館(圖)
 |
近日,廣州著名老建筑大鐘樓(粵海關大樓)四周圍起了裝修棚架,披上綠紗的百年老樓在紅棉花的襯映下,別具韻味。原來,這是廣州海關辦公機構整體搬遷至珠江新城后,大鐘樓變身中國海關博物館廣州分館前的一次整裝,不久的將來,“梳妝打扮”后的她將以煥然一新的容顏傲立于珠江之畔,向人們展示嶺南文化、商貿之都、百年關貿的歷史。 中新社發 陳國華 攝
近日,廣州著名老建筑大鐘樓(粵海關大樓)四周圍起了裝修棚架,披上綠紗的百年老樓在紅棉花的襯映下,別具韻味。原來,這是廣州海關辦公機構整體搬遷至珠江新城后,大鐘樓變身中國海關博物館廣州分館前的一次整裝。不久的將來,“梳妝打扮”后的她將以煥然一新的容顏傲立于珠江之畔,向人們展示嶺南文化、商貿之都、百年關貿的歷史。
位于珠江北岸的“大鐘樓”(粵海關大樓)是廣州作為歷史上著名的港口城市和對外開放的標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樓連地下室和鐘樓共五層,為英國建筑師戴衛德·迪克仿照歐洲古典建筑形式設計,整體鋼筋水泥結構大塊麻石基礎,正面外墻以花崗巖圓柱與條石鑲砌,總建筑面積近三千三百平方米,樓高三十一點八五米。樓頂大鐘為一九一五年英國制造,為全國罕見的保存完好的全機械傳動式立鐘。
大樓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其整體造型藝術和細部裝飾藝術別具一格,同時電梯、走火梯、建筑隔熱、通風、防潮防雨、采光等設計和構造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是廣州市近代建筑中最具標志性的建筑物之一。
“大鐘樓”原為廣州海關的對外業務大樓,隨著二00六年九月廣州海關整體搬遷至珠江新城新址辦公,“大鐘樓”完成其作為海關辦公樓的使命,經海關總署批準,將變身中國海關博物館廣州分館。
“大鐘樓”作為百年老樓,閱盡羊城滄桑,見證風云變幻。由于得到歷代海關人的愛護和精心保養,至今保存較好,整棟樓沒有出現嚴重損壞。
據了解,廣州海關已先后五十四次投入四百多萬元人民幣對“大鐘樓”進行修繕、保護,近期海關總署又專門撥款五百萬元實施全面維護,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還原一個原汁原味的“大鐘樓”,并拆除部分后加建、擴建的建筑及裝飾,按照作為海關博物館用途的要求保養維護。
據悉,這是“大鐘樓”有史以來最“隆重”的一次“裝扮”,維護方案經國家文物總局批準,由具有維修古建筑資質的專業公司施工。
該工程已于上月開始,至今年六月份結束,接著開始陳列設計和布展,預計年底前“大鐘樓”將作為中國海關博物館廣州分館對外開放。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