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書簽樂趣多
收藏書簽樂趣多
收藏書簽樂趣多
從小有收藏的愛好,書簽是我迄今為止最成系統的一類。
書簽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稱牙黎,即象牙制成的書簽。唐韓愈《送諸葛往隨州讀書》詩云:“鄴候家書多,插架三萬軸,一一是書簽,新若手未融。”這詩里提到了書簽。后來卷軸書改成折裝,書簽變薄了,用骨片或紙板制成,有的還在薄片上貼上一層有花紋的綾絹,于是,原本插在卷軸內的書簽變成了夾在書內的書簽。宋朝以后書簽式樣基本定型,就成現在這個樣子了。《現代漢語詞典》對書簽的解釋是:一、貼在線裝書書皮上的寫著或印著書名的紙或絹的條,有些新式裝訂的書也仿照它的形式直接印在書皮上;二、為標記閱讀到什么地方而夾在書里的小片,多由紙或賽璐珞等制成。我收藏的書簽,正是上述第二種大眾意義上的書簽。
這些風格雅致、時代特色凸顯的書簽,不僅有欣賞的價值,更具實用功能。當閱讀一本書時,或有事要做,或因有友來訪,不得不中止閱讀,這就需要在已讀過和未讀過之間夾上一張書簽作為提示,一翻即可重續前緣。
我收藏的幾千枚書簽,按材質可分為:紙質、木質、布質、金屬、景泰藍和動植物標本;按形狀來分就更豐富了:長方形、圓形、心形、菱形、扇形、瓶形、足形、樂器形。可以說,只要你想象得出的形狀都有。按內容分類,可分為書畫、文學、建筑、臉譜、語錄、卡通、廣告等十余個大項。細分開來,則詳不勝詳。書法方面是真、草、隸、篆無所不有,傅山的一套八枚的行楷作品,劉炳森、王朝瑞的隸書作品,田樹萇的行草作品,均各有所長,繪畫方面的工筆、寫意、山水、花鳥、人物和工藝美術作品亦無所不包,一應俱全。內容為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格外引人注目。這24枚一套的名畫書簽左右拼上,竟然有1.2米長,就是一幅完整的、精美絕倫的繪畫珍品《清明上河圖》的縮影,再加上每枚書簽下方的一首首古詩,更增添了這套書簽的文學性和藝術性,令人愛不釋手,設計者真是匠心獨具。至于齊白石、潘天壽、王雪濤、韓美林等名家的畫作,均在書簽中有所反映,盡管這些都是印刷品,但均印制精美,藝術性和觀賞性絲毫未減,極具收藏價值。文學類有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有幽默、謎語、成語和歇后語,還有古代十二大文人和十大文學家肖像。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正在努力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正在不斷得到極大的改善,對精神文化生活多元化需求成為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古玩、藝術品收藏這種高雅的文化活動,不僅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充實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了人們的歷史文化知識,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同時也積累了社會財富,并對保護社會流散文物起到了積極作用,參與收藏的愛好者幾乎覆蓋了社會的各個階層,形成了新一輪的收藏高潮。曾經為王公貴族、官商巨富、文人雅士等少數人享有的專利,如今已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至于拿什么作為自己的收藏主題,這要看收藏者的個人偏好和具體情況。郵幣票卡、瓷玉木器、奇石根雕、字畫藝術品,均在收藏范圍之列,現在甚至還有人專門收藏打火機、撲克、廣告紙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重要的是收藏活動本身的這個過程、這份樂趣。
方寸書簽,如一面鏡子,窺千年文化,映百態人生。展卷讀書的同時欣賞書簽,不但平添了許多樂趣,也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簡言之,我收藏書簽,既豐富了生活、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知識,增進了和藏友及各界朋友的友誼,真是樂趣多多,善莫大焉。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