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鐘的山水畫
黃鐘的山水畫
黃鐘的山水畫
高山流水、重巒疊嶂、孤峰獨起、千巖萬壑。。。。。。黃鐘筆下的山水,景象萬千,有的讓人心怡,有的讓人震撼。畫家觀照自然,發現其內美,以筆墨將內心感受表現出來,所謂“畫來形理妙合自然”,這便是作品。
黃鐘是一位極富思想和創造精神的畫家,他的才智和聰穎,表現在他的繪畫創作沒有因襲前人,而是繼承了前輩大師的創作精神,深刻領悟了中國山水繪畫的精髓。尚筆墨,化實景而為虛景;重丘壑,創形象而為象征,筆墨丘壑兼而求之,所謂“山川余神遇而跡化也”。
黃鐘是一位從傳統繪畫藝術中走出來的畫家。在長期的臨摹和創作中,追求從古人入,從造化出?!吧剿藞D自然之性,非剽竊其形,不寫萬物之貌,乃傳其內涵之神”(黃賓虹語)。神從何來,唯一途徑就是師造化。以大自然為師,師古人尤貴師造化,否則“終無以得山川之靈秀也”。黃鐘迷戀山水,以致叢林山谷常常進入夢境,山水令他魂牽夢繞。三十余載沉浸其中,醉乎其中,樂此不疲。他在從事山水繪畫創作的三十余年間,先后北至天山,南及云貴,太行、峨眉、黃山、雁蕩、青城等都留下了他跋涉的足跡。登山臨水不僅僅為寄情于山水,為的是更好地與山川對話,溝通天地,心與物遇,情與景化,真所謂“青山欲共高人語”,這是一種無須言語的心靈體會。正如美學大師宗白華所言“于靜觀寂照中,求返于自己深心的心靈節奏,以體會宇宙內部的生命節奏。”把自己和造化渾然融解,物我兩忘。所以在黃鐘筆下,草木、房舍、人物只有寥寥數筆,近乎符號,筆墨進入了一種純自由的狀態,這種自由狀態,使山水順應了心情,也順應了筆墨情趣。
縱觀黃鐘近年來的作品,他的山水畫一直沒有游離古典傳統文化的底線。他認為,傳統筆墨不能丟,但又不能死守傳統。他常常思考山水畫從古典傳統走向現代創新等問題。他始終堅信用自己的筆墨定能畫出一片嶄新的天地。最近看到他創作的幾組水墨山水系列,一改清疏俊朗的用筆,流暢的線條開始變得稚拙起來,變得滯澀起來,從刻意變得隨意,甚至有點恣肆,皴擦點染隨心所欲,作品蒼潤奪目,元氣淋漓。渾然莫測的墨色,詭異多變的筆觸,恰到好處的留白,將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博大空靈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一種超于象外,得其寰中的大象。狼籍的苔點,長短的線條,千變萬化的皴法,濃淡枯濕的變幻,簡直就是一幅水墨交響樂。與其說是畫家駕馭筆墨的高超才能,倒不如說是畫家心靈深處生命情感的盡情釋放。他筆下的《秋山高隱》、《春江獨釣》、《溪山訪幽》……不只是在講述古人的生活方式,更是畫家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情結。煙嵐空翠、寒林幽壑、秋江帆影、高隱幽居……這是一個個遠離都市的世外桃源,這里沒有喧囂和繁雜,卻有著太古般永恒的寧靜。
中國繪畫藝術主靜,虛靜是一種藝術境界,更是一種人生境界。歷代文人亦常常以此來詮釋宇宙、詮釋人生。
黃鐘山水畫的追求也正在于此。
流沙
2006.2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