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縈園林——姚蘇工筆園林畫賞讀
情縈園林——姚蘇工筆園林畫賞讀
情縈園林——姚蘇工筆園林畫賞讀
時間:2007-04-05 09:24:00 來源:蘇州日報
名家
>情縈園林——姚蘇工筆園林畫賞讀
周矩敏
中國古代繪畫中,有一種以建筑物為主體的作品,被稱作“屋本”、“樓閣”或“宮室”。畫這種“樓閣”的時候要以界尺引線,故名“界畫樓閣”?!敖绠嫛逼鹪从谇爻?,記載中隋代展子虔、鄭法士、董伯仁等都是兼長樓閣的名家。至五代宋初的郭忠恕,在改進和發展界畫樓閣的技法上獲得了杰出成就,故在繪畫史上稱“界畫之祖”。《歷代名畫記》中就有評說界畫“觸物留情,備皆妙絕,龍垂生閣”和“樓生人物,曠絕古今”的妙論?,F存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道西壁的《闕樓記》是目前我國最早一幅大型界畫。應該說,在中國傳統繪畫的眾多畫科中,界畫以其工整典雅、富麗高貴的山水樓閣而自成體系。
姚蘇的工筆園林畫,正是基于對這些精工典雅的古代傳統與現代設計新理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所以更顯出鮮明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懷。充分考慮江南園林蘊涵豐富的藝術要素,形成動靜適時、景隨人意的各種空間序列,并將其相互匯合、滲透、有機結合一起,構成了他特有的清雅樸素的南國園林特色——發展傳統,體現出積淀深厚的園林文化,喚醒了微妙淵源的歷史記憶。
中國園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綜合藝術,富有詩情畫意,疊山理水,內涵豐美,園林藝術所追求的正是這一種美化的自然。模山范水,雖局部而非真正縮小之,里面更是滲透了自然界的神韻異彩,而中國繪畫正是源于這種神韻意趣的集中表現。這些富有創意的園林蕓蕓景象,融匯了繪畫的原創審美意識,同時體現了深冥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因此,姚蘇的作品,經過精心提煉、概括并充分演繹,使他在工筆園林畫這一領域中,歸整有序、推敲著力,以動治靜、淋漓盡致,藝術思想和心性均得以舒展,充盈活力并絲絲入扣??此勺x軒,尋梅倚閣,徜徉于曲橋回廊,無目而若視,粉朵出翠,香遠益清,幽古之風徐來,自然而清晰地展現了畫家獨特的人生理想與品位。
姚蘇的工筆園林系列中,《清夏》便是較為出色的一幅作品。畫中,荷花植于園林池中,而且把它詩化了。夏日荷花盛開,“映日荷花別樣紅”。蘇州拙政園水池中就有荷風四面亭,與岸有小橋相連,亭有楹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園中的路,成了流動的線條。可居可游的山水畫論在這里也一樣異曲同工,隨著路的不斷延伸,所見的景在不斷變化。迂回曲折,峰回路轉,曲徑通幽,通過移步換景,在視覺上產生景觀不斷的連環切換。這充分體現了作者高度的匠心和精湛的表現技法。《入春》,充滿了自然美的境界。作品立意鮮明,首先是在有限的庭院環境中創造一個生意盎然、花木蔥蘢的自然環境,其次是有著藝術美的境界。在園林的自然美基礎上,通過曲橋、亭榭、石舫、假山、紫藤、匾聯,使整個畫面有層次、有主次、有呼應,開合有度,渲染細膩,韻味雋永,從而達到追求理想美的最高藝術境界,即意境的世界。《秋聲》則純凈、清淡,雖無層樓重閣,但畫面貫穿一氣,簡約概括,描繪相當巧妙。寥寥數物,便恰如其分地表現了有聲入靜的動人感覺。
姚蘇,溫文爾雅,一介書生。他摯情于工筆園林畫,已有多年之辛。江南深厚的人文氣息和傳統積淀,熏染和栽培了他清新而獨特的藝術情懷,磨磨切切,收獲累累。愿他在未來藝術的道路上,風雨兼程,真誠永駐,勤孜以赴,“纓兮滄浪”,為時代、社會與人生譜寫出更多更美的園林新篇章!
——摘于2005年4月10日《蘇州日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