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髯公筆墨譜和諧 八百里燕山入畫卷
美髯公筆墨譜和諧 八百里燕山入畫卷
美髯公筆墨譜和諧 八百里燕山入畫卷
時間:2007-04-04 09:24:00 來源:
名家
>美髯公筆墨譜和諧 八百里燕山入畫卷
白世杰國畫作品即將在北京炎黃藝術館舉辦展覽
據悉:畫壇美髯公白世杰先生即將于2007年4月18日-22日在位于奧運村鳥巢附近的北京炎黃藝術館舉辦個人畫展,俗呼“大胡子”的美髯公白世杰先生1961年出生于北京。現為中國美術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院院士,中國美術學院高級美術師。 擅長山水、竹、荷花、松樹、梅花等畫種。作品多次在全國各地展出,并被國內外收藏家收藏,近年正在創作山水長卷《燕山魂》歷時十三年,“美髯公”騎自行車走遍燕山,采風手跡、速寫和創作局部將在本次展覽上展示,行內某知名評論家閱后驚嘆:這是能夠反映當今時代變遷的新時代《清明上河圖》。
白世杰先生個人畫展開幕儀式確定在4月18日上午9:30,為籌備本次展覽,白世杰先生幾乎把這些年創作的精品都收集整理出來,甚至不惜在藏家手里高價收回,一來是為總結自己這些年的創作找尋新的藝術突破口,二來也為自己的展覽對得住各界友人,充分展示自己的藝術風格。
白世杰先生走的幾乎是自學的途徑,小時候由于家境貧寒,無資購書,就在地上畫,從不間斷。他為人謙虛,誠懇,有正義感,樂于助人,熱愛生活,不難發現他畫里有著十分強烈的人格力量。他通過藝術化的景物表達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和處世哲學。表達作者自己人生道路的坎坷,奮斗,信心和希望。白世杰先生認為自己屬于既繼承傳統,而又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社會主義藝術工作者。他的作品近年來深受海內外收藏人士的喜愛,因為不僅能使讀者愉悅心神,而且能陶冶情操。在他的作品里表現出熱愛大自然,表現出對生活的無限熱情和樂趣。
白世杰先生作品以其脫俗的品儀給人以新穎的感覺,他善于捕捉動態中的景物,為了創作出不同個性的風竹,常常在刮風的時候去看竹子,捕捉神彩飛揚,真實動感的瞬間。為創作出不同凡響的風荷,雪荷,雪天時常蹲在池塘邊上看殘荷,一呆就是幾個小時。所以他畫的竹子、荷花、梅花、松樹構圖自然,畫中線條隨心變動,聚散離合,完全進入了一種和諧的狀態。
為了創作國畫山水長卷《燕山魂》歷經十三年,騎自行車走遍燕山十八景寫生,由于路途艱辛,時間多花在收集創作元素上,顧不得冒渣的滿臉大胡子,就任由它“自然生長”,不想確越發顯得清雅飄逸,由是有人直呼“大胡子”,畫界雅稱“當代畫壇美髯公”。據悉:本次展覽將展出部分采風的速寫和《燕山魂》局部精髓。
白世杰先生的作品構圖新穎別致,愛用多種構圖體現起承轉合的思路,做到氣運相通,他總是根據景物的內在韻致去構圖,而不拘泥于表面的造型,這樣一來,重筆濃彩的不覺其沉,使輕筆淡彩的不覺其浮。筆法上寫實與夸張相結合,運筆簡略、遒勁有力。從而表現出淳樸、自然、氣韻生動。
白世杰先生繼承的是傳統的寫意畫風,又創出一種個人的新面貌和新風格。畫寫意,先要有真意,有深意,有大意,方可有大意方有大氣,意氣郁勃,方有奇古縱橫之畫作。他掌握傳統繪畫的手法及現代技法比較嫻熟。由傳統而及傳統之外,融中西現代觀念為一體,是發展之后的發展,是發展中的自由意識與超越精神。他的畫優點很明顯,雄張大氣,體現了我們時代的精神,畫家把涌動于自己胸中的對時代的感受和對人生的體驗,通過很有表現力的語言和體量感的塑型表現出來。
他的畫屬于那種有張力的畫,在這一點可能與白世杰先生的氣質有關。有的人就很難抓住這種大氣勢的東西,有的人只能小巧。在當代畫壇上象這么有氣勢有力量的作品不是太多。他的大寫意畫注入了他豐富的心靈感受,故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心有靈犀,不同一般。一個藝術家的最高成就應該是這樣的,達到一種超凡脫俗,隨意揮灑的程度,他確實做到了,他的思維跟一般的不一樣,他是一個大向思維,追求大氣磅礴中的自然和諧。
靠著與大自然那份熾熱的情感交融和對大自然深刻的領悟,靠著藝術傳統的啟迪與熏染,憑著自身學養的積累,更憑著刻苦勤奮的勞作,實驗與探究。他已經駕馭著屬于自己的一身筆墨工夫,他縱姿把橫筆豎抹,墨隨象變,干濕自如,蒼潤相宜,似近暢神達意。毫不拘泥與某家某法,蕭蕭灑灑地狀物抒情,營造畫中境界。這自由的天地,使他深藏的藝術潛能和悟性得以充分的挖掘和發展。
展前初審,精心籌備的這一百多幅飽含白世杰先生心血的作品,讓省視作品的某評論家由衷地說:把民族的氣質氣魄抓住了!這是燕山兒女、這是燕山魂吶!
白世杰先生以獨特的藝術語言和特有的悟性以及他對當代中國花鳥畫的拓展和超越使他成為受時代關注的畫家之一。三月陽春,風光明媚中白世杰先生的畫展將是京華文化活動中的一場盛宴,是藝術家、評論家聚首交流的饕餮大餐,也是豐富百姓文化生活的精神糧食。閑暇時到北京炎黃藝術館品讀白世杰先生國畫作品將是京城4月的時尚。
本稿為雅昌藝術網專稿,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