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批評家邵大箴評點畫壇 部分寫實油畫格調不高
美術批評家邵大箴評點畫壇 部分寫實油畫格調不高
美術批評家邵大箴評點畫壇 部分寫實油畫格調不高
近日,上海油畫雕塑院的2007年創作工作會議上,來自北京的中國美術批評界四位腕級人物接受了上海油雕院學術主持的稱號,其中,著名美術史家、中國美協常務理事邵大箴先生在接受采訪時縱論當今畫壇,并對寫實主義油畫中出現格調不高的現象提出了批評。
寫實:只“實”無“寫”,迎合小市民
去年底,京滬兩地舉辦《精神與品格———中國當代寫實油畫展》引起了較大反響,邵大箴直言展覽中優秀作品不多,但對于寫實中的“寫”,也就是文化精神的提倡,表示了贊同。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寫實主義油畫一直被海外藏家關注,好作品幾乎都被他們買去,如今價格大幅飆升,但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格調不高的作品,它們只“實”無“寫”,只描摹客觀對象,精神的東西太少,甚至為了迎合小市民的口味,熱衷于畫一些女性裸體。因而,上海主辦的《精神與品格》畫展,對于中國繪畫的文化內涵和趣味提升的關注值得提倡。
影響力:世界畫壇變化苗頭一定在中國
近幾十年,隨著全球范圍內寫實主義油畫的式微,反而是中國成為這一西方文化傳統的最佳傳承者,現在,中國一個美術學院的學生的寫實能力,都比西方的美術教授強。西方認為,中國現在有大量的人力在創作寫實作品,而且每年都有來自全球各地的藏家購買中國油畫,一個北京雙年展能吸引到六七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幾千名畫家前來參加,足以證明中國在全球畫壇的影響力。因此,邵大箴認為,將來世界畫壇如果有變化,苗頭一定在中國。
談靳尚誼:他的觀點被誤讀
前一陣,美術界權威靳尚誼先生在央視接受采訪時說的一段話引起了爭議,他說的大意是中國油畫畫不過西方。邵大箴表示,靳先生的話可能帶有情緒化,但外界也存在誤解。靳先生其實是想呼吁重視和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但并不是否定中國油畫,而且還包含著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邵大箴說,從油畫創作來說,中國人的黃皮膚的確不如白皮膚容易在油畫布上表現,中國有很多風景特別適合用水墨來表現,但到了歐洲,風景就像一幅油畫。所以很公平的是,中國人發明了水墨畫,西方人發明了油畫。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