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為創作主題 旅日中國畫家彩墨畫洋溢水情水意
水為創作主題 旅日中國畫家彩墨畫洋溢水情水意
水為創作主題 旅日中國畫家彩墨畫洋溢水情水意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道,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自1992年聯合國設立“世界水日”以來,人類走過了危機四伏的15年,愈發認識到水的來之不易和彌足珍貴。
為紀念“世界水日”到來,展現多年與水為伴、以水為主題的創作成果,同時也以微薄的個人之力來回饋社會,旅日畫家關乃平先生于3月22日當天,在東京銀座的絲路畫廊推出為期兩周的“關乃平彩墨畫展”。這個以“奉獻給世界水日”為主題的畫展,陳列畫家近年創作的28幅以水為題材的彩墨作品,通過對水的頌揚和禮贊,間接提示出當今世界四處漫延的水污染、水公害、水環境等問題。關乃平的夫人夏宇繼老師曾經用非常詩意的語言描繪了人與水的關系:不要讓地球上留下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淚——關乃平對此頗有同感,這成為他創作的一種動力。據了解,本次畫展的部分收入將通過日本紅十字會捐贈給缺水國家或地區,這也是關乃平以個展捐助方式繼“獻給新奧爾良”展之后的又一次公益捐助。
關乃平擅長彩墨繪畫,其作品以簡潔、疏朗、明媚、夢幻的筆調描繪千變萬化的水的世界,形成了獨特的創作風格。關乃平認為,水不僅是自己永遠的創作主題,更是人類永恒的主題。關乃平從小生長在水邊,與水有緣分,對水有感情。水能載舟,而船可以把人帶到世界上任何理想的地方去。這種自由而流動的意象,使水成為承載希望與夢想的最好載體,受到人們喜愛。關乃平多次乘坐大型豪華游輪“飛鳥號”周游列國,也坐過小小的一彎竹筏漫游漓江,更到過許多聞名世界的水鄉水城,感受到神采各異的水情水韻。比如,本次出展作品就描繪了中國、法國、德國、美國、印度、日本、越南等各國水景,筆調豐富,跨躍度非常大。
關乃平介紹說,每幅作品都像自己的兒女,作品背后有許多生動的故事。從親身體驗出發,他很早就感受到水的珍貴和不易。
父親關廣志在上個世紀30年代留學英國皇家美術學院,學習正宗英國水彩畫,并把水彩技法傳回中國,關乃平稱父親的創作是“西畫為體、中畫為用”;關乃平后來留學日本,研習西畫與日本畫,發展出注重空靈、趣味的彩墨畫,形成了“中畫為體,西畫為用”的創作格調。英國與日本同為島國,但關氏父子一個往西,一個向東,最終都離不開一個“水”字。
關乃平認為,畫家創作除了鋪陳筆墨、演繹感情以外,也要善于理性歸納。為了克服審美疲勞,需要不斷提供原創的東西,不能重復自我。現代繪畫,在形似之外,應該追求夢境、營造幻境,不是再現,而是表現。水的變化太豐富,不僅有江河湖海,更有云雨霧雪,這為畫家創造夢幻提供了充分依據。中國古代山水畫,有山必有水,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東方繪畫的最高境界是追求寂靜,但可以用西方的色彩、造型、光源等手段來表現西方人的印象,體現時代新感覺。關乃平總結稱,中國古代講“隨類賦彩”,但色彩最難表現的不是固有色,而是光源色、條件色,是主觀性色性、裝飾性色彩。畫面不是難在豐富,而難在統一。好的畫讓人一看就明白說什么,但不知道怎么畫出來的;差的畫讓人不明白要說什么,但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做出來的——這些清晰的理性認識,使關乃平的彩墨充滿了創作自覺,使關乃平的畫面洋溢著豐沛的水情水意,流淌著變幻莫測的水的感覺。
水是永恒的主題,貫通五湖四海,激發畫家靈感。與水對話,與大江與大海對話,與心靈對話,與生命對話,就是關乃平彩墨作品的精髓所在。關乃平說:“老子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性至柔、以柔克剛,這些合理的思想早已融化為中國人的人生哲學,既是自然之理,更是天人合一的可貴境界,值得永遠追求。”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