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特色藝術品走紅拍賣場
本土特色藝術品走紅拍賣場
本土特色藝術品走紅拍賣場
豬年伊始,慘淡經營了一年多的廣東藝術品市場一掃陰霾,本月18日,豬年廣東首場藝術品拍賣會傳來捷報:在數百藏家的激烈競投下,廣州藝拍的拍賣會的瓷雜類藝術品和書畫藝術品的成交率接近八成,總成交額也達250萬元,無論是成交率、成交總額和現場人氣指數都是近期周末拍賣會上十分少見,令即將到來的廣東地區春秋兩季大拍信心倍增。
竹木牙雕成新興亮點
本場拍賣會上,之前相對“弱勢”地位的的廣彩、廣刺以及竹木牙雕類藝術品逐漸升溫,成為拍場上新興的亮點。
最具廣東民間工藝特色、色彩艷麗、人物圖案雍容華貴的廣彩瓷全部成交,而一件清代官員刺繡和一件廣繡“丹鳳朝陽”也以千元價格成交,顯示了廣東民間傳統工藝品開始受到藏家重視,預示本土特色藝術品的收藏潛力。
無底價起拍的清代竹刻筆筒、民國象牙素身扇被藏家一路追至數千元才落槌,令事前低調的拍賣行驚喜不已。雜項類藝術品的收藏價值被長期低估,隨著廣東民間雜項收藏隊伍的活躍與擴大,厚積薄發的雜項收藏將持續升溫。
嶺南古代繪畫潛力大
古代繪畫歷來由于真偽難辨及品相等原因,使得很多收藏者望而卻步,直接影響了古代繪畫拍賣價格的提高。但從本次拍賣會的情況看,嶺南古代名家如蘇六朋、黎簡、謝蘭生、招子庸等名家的作品市場表現出色。隨著古代繪畫的逐漸升溫,它們的巨大增值潛力會被進一步被挖掘。
拍賣會顯示,有精明的藏家已開始專門收集嶺南古代繪畫作品,一方面欣賞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另一方面也期待著將來有更好的投資回報。業內人士認為,古代繪畫作品開始走紅,一方面說明了本地的古代繪畫收藏隊伍不斷地擴大,藝術品投資的渠道逐漸豐富,收藏觀念也逐步理性;另一方面也預示著嶺南古代繪畫正逐步走向價值回歸。
書法信札走紅拍賣場
同是名人作品,其書法和信札的價格往往與繪畫相差幾倍甚至更遠,而本次拍賣會上,名人書法尤其是歷史文化名人的書法信札作品卻普遍拍出了高價。李鐵夫、盛宣懷、錢大鈞、容庚、商承祚等歷史文化名人的書法作品成為藏家的“香餑餑”,均以高出底價數倍的價格成交,而岳良、征良、桂良、怡良等四人的信札從6000元拍到1.87萬元,成功競買到該件作品的藏家表示,不但喜歡他們的珍貴墨跡,同時還可以作為珍貴的史料來研究,可謂一舉兩得。
業內人士分析,從目前的市場上看,名人書法信札的價格還是相對較低,雖然目前市場上稍有名氣的書家作品動輒上千元,但上升獲利空間還是非常巨大,今年的行情估計會穩中有升。只要收藏愛好者在選擇此類藏品時,認真加以研究和挑選,注意成系列收藏,一定會享受到收藏研究和投資回報帶來的樂趣。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