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市場風生水起 要發掘新的市場增長點
"印章"市場風生水起 要發掘新的市場增長點
"印章"市場風生水起 要發掘新的市場增長點
時間:2007-04-03 08:59: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收藏
>"印章"市場風生水起 要發掘新的市場增長點
進入2007年,在中國藝術市場處于市場資源不足,藝術品拍賣業面臨重新洗牌的情勢下,一些有戰略遠見的拍賣公司也力圖開辟新的市場資源。作為中國傳統藝術門類的篆刻,其藝術價值一直沒有受到普遍的認識,在市場中也一直處于“冷門”境地。而這種情況在今年初在漸漸發生著改變。
在2006年末,北京匡時拍賣公司就舉行了中國歷代印璽專場,自戰國以來的96件印璽創造了100%的成交率,291.082萬元的總成交額,為印章拍賣開了個好頭;今年1月13日,作為有百余年歷史西泠印社旗下的西泠拍賣公司,推出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篆刻藝術專場“犀象印萃”,全場800余方印全部出自近現代名家之手。成交率達98.7%,拍賣總標的600多萬元,成交金額超過了1335萬元。一方由前西泠印社副社長、著名篆刻家方介堪專門為張大千所刻的“瀟湘畫樓”印章,以99萬元的價格成交,創下單方名家篆刻拍賣的最高紀錄;而作為拍賣業的一支新軍,長風拍賣公司3月18日也舉行了當代篆刻的專場拍賣會。中國當代篆刻界的46位篆刻家創作的共計242方篆刻作品全部拍出,總成交額達122萬元。單件作品最高價為海歸派篆刻家徐云叔先生的一方壽山石篆刻,以4.4萬元成交。從去年底到今年3月的歷代、近現代和現代篆刻這三場印刻專場的拍賣,力圖打開久未開發的印刻市場,發掘新的市場增長點。
然而印刻一直市場不好的原因并非只是市場本身的關注度低,其本身的收藏也存在很大的問題。一直以來,不管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印章,都沒有把印章的藝術性放在收藏的主要位置,都是將其當作使用的工藝品來對待,其價值也因印章本身的材料來決定,究竟上面刻字的藝術價值則很少人認識到。這直接影響了印刻的收藏及投資,書畫可以作為市場的硬通貨進行流通,而印章則不能。而由其藝術價值和制作材料本身價值的雙重價值標準也造成了印章市場定價系統的紊亂,也就是說,賣100萬的印章和賣10萬的印章很難有藝術性高下的比較。
所以印章市場的真正的形成除了市場本身關注外,其藝術價值被普遍認識還需要長時間的培養,有一個相對大的收藏群體才能使印章成為市場的主角。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