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攝影改變命運的礦工--宋朝
被攝影改變命運的礦工--宋朝
被攝影改變命運的礦工--宋朝
礦工宋朝因為系列攝影作品《礦工》而改變了人生,從一個礦山攝影發燒友轉變成專業攝影師,并遠離了艱苦而危險的礦山和那些質樸的礦山兄弟。今天,在上海美術館開幕的宋朝攝影展上,那些渾身沾滿了煤屑、汗跡斑斑的礦山兄弟通過宋朝的影像,讓參觀者體驗和注視那種和大都市完全別樣的生活狀態。
從小就跟隨叔叔生活的宋朝,19歲那年就下了礦井操作地下掘井機。宋朝說,他每天凌晨4點就開始上班,一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下井、吃飯、睡覺,每天生活的程序幾乎一模一樣。而攝影對宋朝來說,就是鑲嵌在灰色生活中的亮點。2002年,這位熱愛攝影的礦工,開始將鏡頭對準身邊最熟悉的人———自己的工友:“午后一兩點鐘上井,之前打個電話問下當天天氣,讓地面上的人準備好機器布景,工友上井后馬上就拍,拍完才去洗澡吃飯。”那時候,對成為鏡頭對象的工友們來說,攝影更多的是一種娛樂,是陪一個愛攝影的哥們兒———宋朝———尋開心。井下那種獨特的生存環境也造就了礦工們獨特的性格:胸懷大度、不拘小節、大脾氣大性格中似乎還帶些粗魯。而那臺不能隨便移動的沉重相機,讓宋朝的心中涌動著些許“創作”的儀式感。
完全抽離了背景的白色畫面,強制觀者把目光和注意力聚焦于帶著煤灰的“黑色”人物,構圖大膽強烈、變化多端,甚至有些并不完整。“每位礦工的瞬間定格都是平日里他們在我印象中最原本的那種狀態,也是最能代表他們性格特征的那一刻,包括他們的神態、表情和眼神,只有這樣才能呈現出礦工們豐富微妙的表情變化,并能讓觀眾通過影像體會到每位礦工的所思所想。”宋朝說。
那是兄弟間最原始狀態的還原,他們的狀態相當放松自然沒有戒備隔膜———特別老實的兄弟習慣性的動作就是縮著雙手;喜歡搖滾的帥小伙歪著身子迷離地望著鏡頭;開皮帶機的兄弟懶散慣了,在按鈕的間歇還能抽空打盹,眼皮耷拉著似乎還未完全清醒。
“雖然礦工們身處同一個生活環境、同一類工作,但因為他們各自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的不同,每位礦工內心世界自然會有所差別。”“五年的井下生活經歷為我準確把握他們打下基礎。我們朝夕相處,一起干活、一起聊天,包括每個人的言談舉止、厭惡喜好。”宋朝說。
宋朝畫面中的礦工眼神清澈,在黑色煤屑嵌入毛孔的皮膚的映襯下,瞳仁竟然黑得不那么徹底,反而帶著水晶般的透明。在這樣的透明中,觀者能望見映入其中的拍攝者和拍攝大院的影影綽綽。
面前的宋朝,個子瘦削、戴著眼鏡、形容斯文,五年多的礦工生涯并沒有在他身上留下明顯的痕跡。成名之后的他說,他至今還不太會表達,有時候緊張起來還不由自主地結巴。2001年,如果沒有當時任《中國青年》雜志的攝影記者黑明的偶然發現和啟發,宋朝至今可能仍是一名礦上的攝影發燒友,國際攝影節、策展人、媒體,那是完全陌生的世界。談起那些煤礦、那些兄弟,現在北京電影學院上學的他似乎已經有些疏離,而這正是讓他與那些“藝術家”們區分開來的根本。“影像表達都有局限性,有些話兒不適合用影像表達,”宋朝說,“如果能把我的想法表達出來的話,不應受一種表達方式的約束。攝影目前最得心應手,但希望將來能用更多的方式來說更多想說的故事,攝像、裝置都可以。”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