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市場魚龍混雜,有中國美術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更多的是垃圾——昨天在墻美術館舉行的“首屆藝術銀行收藏模式研討會”上,有關專家認為,80%的當代藝術品將被淘汰出收藏市場。近來“藝術銀行”概念正在京滬等地悄然興起,但專家認為,不能指望藝術銀行來規范市場。
現象·當代藝術收藏備受青睞
在幾天前剛剛結束的紐約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張曉剛的《血緣系列:三個同志》不負眾望,以211.2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岳敏君的《金魚》、冷軍的《五角星》也都拍出超過百萬美元的高價,創下他們個人單幅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
近2年來,張曉剛、方力鈞、劉小東等一批當代藝術家的畫作價格飛升暴漲,姜國芳等畫家的作品借這股東風,也漲價不少。以前姜國芳一幅標準尺寸的油畫大約十幾萬元,兩年多一點的時間已經漲到了五六十萬元,價格提升之快令人咋舌。
黑幕·莊家暗中操控藝術品市場
導致價錢突然暴漲的原因,除了行情火暴導致畫作自然升值的原因外,更有幕后黑手操縱市場價格的因素。世紀墻文化藝術中心有關負責人透露,在當今的拍賣市場上,人為哄抬藝術品價格屢見不鮮。在很多拍賣會上,經常會有某個從未聽說過的畫家的某幅作品,經過“激烈競爭”,以100多萬元,甚至數百萬元的價錢“成交”,再查查資料一看,這位畫家從未得過國家級的美術大獎。一般情況下,這種現象的背后都有貓膩。
假設某位畫家作品的價位是十余萬元一幅,如果他能夠在兩場拍賣會上通過自己舉拍競拍、雇人操作等手段,搞出兩次100多萬元的成交價,那么其畫作的市場行情至少會漲到五六十萬元一幅,畫一幅畫的收入就相當于以前三四幅。如此暴利,使得很多當代藝術家及經理人趨之若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與會評論家透露,很多已經成名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也存在嚴重的炒作現象。例如,幾天前的紐約蘇富比春季拍賣會岳敏君的油畫《金魚》以138.4萬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幣超過1000萬元。當時在現場無人舉拍,而是3個電話委托買家在競爭,這種手法是炒畫者慣用的。而且,圈內一直認為岳敏君油畫的價格超過其應有的實際價格甚多,有臺灣人一直在炒作他的作品。
另外,這次紐約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兩幅同樣尺寸的張曉剛作品拍賣,一幅以211.2萬美元的天價成交,另一幅卻流拍,也令人生疑:如果張的畫作真的如市場中表現的那樣暢銷和受追捧,還會流拍嗎?由于近年來當代藝術炒作過熱,2007年以來,寫實畫派重新興起,收藏熱點開始轉移。
|
| 張曉剛的《血緣系列:三個同志》以211.2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
|
泡沫·80%當代藝術品將被淘汰
如此泛濫的炒作,當代藝術市場怎能不出現泡沫?著名美術評論家高名潞認為,當前80%的當代藝術品,都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淘汰。很多濫炒出來的價錢,不過是搭建在沙灘上的大廈——遲早是要倒塌的。
高名潞介紹,在西方,當代藝術在二戰之后就逐漸走向成熟了,但作品上大型拍賣會則是近幾年的事情,中間有50年的沉淀期。而中國的當代藝術,剛剛自海外火起來,國內就立即上拍賣會,是不是太快了些?現在的當代藝術界風潮現象嚴重,比如方力鈞、王廣義等藝術家火起來之后,不少人就覺得那個風格的畫能火,就模仿他們的作品;劉小東火了之后,又去模仿劉小東。豈不知當代藝術也是要反映生活的,沒有生活感受,如何能有好的作品?
久居德國的當代藝術家朱金石也贊成80%的當代藝術品將被市場淘汰的觀點。他說,隨著作品價格的走高,現在不少中國的當代藝術家生活已經很舒適了。在德國,很多當代藝術家的生活是非常貧困的,甚至處于潦倒的境地,很少看到有藝術家開好車的。
探究·沒有學術基礎是藏市大患
當代藝術能產生如此巨大的泡沫,缺乏學術基礎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高名潞介紹,歐美的當代藝術收藏,是建立在大量深厚的學術研究基礎之上的。比如安尼·沃霍這樣的當代藝術家,美國研究他的著作有幾十本,內容非常豐富,收藏家可以清晰地知道安尼·沃霍在美術界的學術地位和作品的特點,買起來比較放心。
反觀中國,張曉剛近兩年躥紅,但是我國的藝術理論界有誰靜下心來研究過張曉剛呢?方力鈞已經紅了很多年了,目前也只見過一兩本畫冊出版,沒見到過啥深入研究其作品的文字著作。缺乏學術界的理論支持,收藏者無法真正斷定當代藝術的收藏方向,很容易掉進黑莊家制造的陷阱——以高昂的價格買進價值不高的藝術品。而隨著理論研究漸漸深入之后,很多早年被炒紅、價錢被炒高的藝術品,將漸漸露出本來面目,被收藏界淘汰。
催生·“藝術銀行”京滬低調擴張
散戶收藏者如何才能在步步陷阱的藝術品市場中不被蒙蔽,選擇到那20%不會被歷史淘汰的藝術品呢?2006年年底以來,“藝術銀行”概念正在京滬等地蔓延……
世紀墻文化藝術中心負責人介紹,“藝術銀行”的運作方式是將收藏的藝術品出售或租賃客戶,再用出售或租賃的收入來購買藝術品,支持年輕藝術家,并給予當代藝術研究、出版和宣傳方面資金的支持。出售或租賃主要對象為企業、酒店、駐海外使、領館?!八囆g銀行”給予合作對象的主要優勢是合作對象不用擔心藝術品的真偽和保值增值問題,也不用考慮儲藏、維護等問題,而且藝術品可以定期更換,保持新鮮感。收藏者在“藝術銀行”買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同時簽署一份委托合約,即若干年內,可以再委托這家機構把自己買的畫作賣出去,機構向藏家承諾,如果賣不掉,機構自己買下來。
一般情況下,委托賣畫的價格比收藏者當初買畫的價格要高10%—20%,這樣一來,收藏者可以保證自己的利益,所以很多喜歡當代藝術的人,尤其是白領階層,選擇了到這些機構買畫。
深度·不能指望藝術銀行規范市場
有專家表示,這些機構之所以敢打出“藝術銀行”的概念,是因為它們大都從事收藏多年,往往會保有數千幅當代藝術作品;而且與學術界建立的良好關系,有一批美術評論家幫他們挑選收藏對象。從這些機構買畫,收藏者往往可以自己以比委托價高的價錢將畫賣出去,真正去委托的人沒幾個。
雖然“藝術銀行”概念能幫助收藏者規避風險,但畢竟這些機構也是以贏利為目的的,所以不能指望它們來消除市場中的陷阱和泡沫。只有當美術評論界更深層次地介入收藏,多出研究成果,告訴大眾什么才是好的藝術,才能更好地避免泡沫的產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