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再添3“國寶”
廣州再添3“國寶”
廣州再添3“國寶”
今年年初結束的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中,全國161人獲得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其中廣州占了3個席位,他們分別是廣繡大師陳少芳、牙雕骨雕大師張民輝和廣彩大師余培。
3位大師首次在荔灣區越和花鳥魚藝大世界舉辦廣州中國工藝大師作品展,像廣繡《鳳冠鳥》、廣彩《娛樂升平、六角雙耳瓶》、骨雕《越秀新暉》等心血之作一一亮相。
記者也有幸見到其中兩位新晉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這才知道這3位廣東工藝美術傳人在藝術道路上互相扶持,又在各自道路上大放異彩,堪稱廣東工藝美術界的一段佳話!
關山月、黎雄才、楊之光
親自授課讓人一生難忘
“那是讓人一生難忘的求學經歷”,當陳少芳回憶起自己的青春歲月時說,1954年她初中快畢業時,著名畫家楊之光親自到她的母校廣雅中學為培養一批能扛大梁的廣東藝術家選苗子。
陳少芳幸運地被選中,并在初中畢業后考上中南美專附中(廣州美院附中的前身)。“當時我們班只有12人,可以說老師比學生還多,老師是關山月、黎雄才、楊之光等大師級人物,他們都是直接授課的。關山月當時教我畫人物。”
1968年,陳少芳從廣州美院大學畢業,到廣州織金彩瓷工藝廠接受“再教育”。而那時余培已是廠里的“大師傅”,一邊搞藝術創作,一邊帶徒授藝。
“培叔比我大8歲,我很是尊敬他。當時我并沒有投身他門下,因為培叔很關心后輩,所以我倆的關系很好。雖然我后來從事廣繡,但我是學美術出身的,至今都很喜歡國畫,而培叔對美術也有很深的造詣,所以我們常有交流。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到今天已維持了40年。”
“文革”后期,停產多年的廣繡終于恢復生產,陳少芳回到機繡廠。1975年,她被“借”到市二輕公司屬下的721工人大學做老師,教素描、國畫、寫生和設計創作。張民輝就是陳少芳任教那班的班長,因學習成績特別好成了她的得意門生,后來走向雕刻工藝道路,成為牙雕、骨雕大師。
廣彩大師余培:
60余年來只做創作、授徒兩件事
余培,原名余培錫,是“廣彩”行業至今仍健在并執著于“廣彩”民間藝術的最老行尊,已連續從藝60多年,業界都親切叫他“培叔”。他擅長廣彩動物、花卉、人物的工筆圖案,特別是擅長廣彩的“色上色”、“長行人物”等絕活,設計彩繪的技藝十分高超,創作造型能力強,僅憑大腦記憶與聯想,無需草稿,一揮而就。
1956年,培叔從香港毅然回穗參加祖國建設,是廣州廣彩加工場及后來的廣州市織金彩瓷工藝廠的始創人之一。1984年,他創作的“博古凸件寶字瓶”賣出了2.1萬元人民幣,創下了當時廣彩歷史的“天價”。在他這60多年的藝術生涯里,不求官不斂財,就只是做兩件事情:一是潛心搞藝術創作,一是盡心教徒。培叔今年已78歲高齡,每天還花大量時間搞創作,迄今他已獨立創作設計新花式600多件(套),授徒500多人,其中不少后來都成為廣彩名家。
廣繡大師陳少芳:
廣繡發展不僅靠闖更需要傳承
昨日出現在展覽會上的陳少芳,雖然到了古稀之年仍舊神采奕奕。她說:“能不能評上大師,只是形式上問題。我最關心的還是廣繡這項工藝美術能否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
上世紀80年代,在廣繡瀕臨“人亡藝絕”的境地時,她毅然籌建廣繡研究所,搶救廣繡技藝。40多年來,她鍥而不舍地全情投入廣繡藝術的創新中,在吸取傳統廣繡優秀技藝的基礎上,加入了眾多現代繪畫藝術元素,形成了現代廣繡藝術的新風格,成功創造了“陳氏廣繡”獨特的“絲線色彩構成法”。
談到廣繡的未來,她說:“我只是廣繡發展道路上的一名闖將,但要守住這門藝術需要更多的人來傳承。”十多年來她一直尋找廣繡的傳承者,其間有不少是很有資質的人,但都在差不多掌握所有技法,可以獨當一面時離去,因為“她們大多是外地人,一到結婚年齡就不得不回家鄉成家,放棄廣繡事業。如果政府能為她們解決生活上的后顧之憂,讓她們潛心從事工藝美術的道路該多好啊!”
牙雕、骨雕大師張民輝:
借骨雕讓牙雕工藝進百姓家
54歲的張民輝是目前廣州6位國家工藝美術大師中年紀最小的一個。1978年張民輝加入大新象牙工藝廠,和另一位國家級大師李定寧一起師從李定榮先生學藝。出差在外的張民輝未能出席昨日的展覽開幕式,記者通過電話采訪了他。
從事牙雕創作三四十年的張民輝說,他剛入工廠第一眼望見那些造工精細、制作復雜的牙雕制品時,心里七上八下擔心自己做不過來。經過刻苦的學習,才掌握象牙雕刻的全部技法。
1989年前后,發展正處于高峰時期的牙雕產業,卻因聯合國禁止象牙貿易,迅速走向滑坡。大新象牙工藝廠從1000多員工到只剩下幾十人。沒有了象牙,就像書法沒有了宣紙一樣,牙雕工藝發展走到了最艱難的時期,但張民輝沒有放棄,并轉向探索骨雕技藝,將牙雕的技藝用于牛骨、猛犸象牙(一種已經滅絕的古象)和河馬牙上,沒想到因此而使骨雕工藝煥發異彩。“這是條艱難的摸索之路,因為骨頭不像象牙,象牙是實心的,雕起來容易,但牛骨又硬又空心,而且骨雕工藝一直比較粗糙,要在牛骨上雕出與象牙不相上下的工藝品,難度非常大。”幾經改良探索,他的骨雕技法已爐火純青。不過,牙雕價格很高,而同等工藝水平的骨雕與牙雕相比,價格往往相差幾十倍。“最近牙雕業漸漸出現復興的跡象。但我仍然堅持骨雕創作,因為通過骨雕可以讓牙雕工藝進入尋常百姓家。”
但與很多傳統工藝行業一樣,牙雕、骨雕也面臨著后繼乏人的困局,張民輝說,學習牙雕、骨雕很辛苦,沒十幾年的功夫掌握不了所有技法,但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沉不住氣,“其實掌握了這門手藝,收入還是很不錯的。但要成為創作藝術大師,沒有為藝術獻身的毅力是不行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