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的藝術切線
夢幻的藝術切線
夢幻的藝術切線
水彩畫家侯秉鈞先生供職在上海航天局。作為一個藝術家,他同時是令國人尊敬的中國宇航學會會員。我們知道藝術其實并不是單純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東西,藝術五彩斑斕的表象深處,是藝術家的人格修養,是文化背景和人生閱歷。
航天作為一種特殊的行業,為侯秉鈞的藝術創作,鋪展了一個廣闊的文化背景。此中的情景,就像星星總是在浩翰的天宇空間才能閃爍一樣。
在我看來,航天事業有一種精神、兩個特點。航天的精神就是人類對自己生存的未知世界孜孜不倦的探索,就是人類對自身局限的永無止境地超越。老侯從年輕時就迷上了水彩畫這門藝術,從寫實到寫意,從具象到抽象,他像航天人探索外空星際世界一樣,不斷地尋求著自己的藝術語言,突破著自己熟悉的水彩觀念和習慣的藝術表現方式,幾十年如一日,一路走來,他從來沒有停止對自己的突破。他醉心于色彩與水與紙結合的那一瞬間千變萬化的感覺,力求在這種感覺中發現微妙的差異,把這種差異固定、放大,變成自己的藝術語言。
現在老侯的水彩畫是一條穿越兩個圓形間的藝術切線,大圓是水彩畫,小圓則是各種非水彩的美術元素。這條切線像飛船和火箭的軌道,將老侯的水彩探索引向遙遠的未來。
老侯不是職業畫家,無需賣畫為生,也無需取悅市場和買主,這使他的藝術探索獲得了一種無所羈絆的心靈自由。這種自由,使他的創作具備了航天事業的第一個特點———想象。從嫦娥奔月到火箭、衛星、飛船,再到人類登月、飛向太空,是人類不斷激發的關于想象和創造的一部傳奇故事。
他早期的水彩創作,大都具有明顯的“模仿說”美學影響的痕跡,是對自然的寫真。在描寫花卉的時候,他更注重花卉的葉、瓣、色、形等外在真實,包括光影的自然變化和形體質感。讀他近期的水彩花卉,已經不再是大自然中那些真名實姓的花卉了,而是通過老侯想象力創造出來的似真似幻的“花非花”,表現的是“花”的韻律、節奏和“花”的氣質。有的花已經完全失去它與空間交接的輪廓線,變得那么地朦朧,有一種可感而不可觸的美感。有的則由大量的穿插線條或者跳躍色塊構成,使具體的花朵形狀被重構成了花和色彩的協奏曲。
花,在老侯的筆下基本是想象后的“人化自然”。所以,在老侯的水彩世界里,活躍著的是花的精靈,是花的精、氣、神。
老侯的水彩畫藝術探索,十分關注對于新的材料、顏料和紙張的開發嘗試。近期他創作了一批在中國傳統宣紙上創作的水彩畫。中國畫的用紙和西洋水彩畫紙,前者“吃水”,后者“留水”。當色彩進入前者的時候產生的暈化、水痕和許多微妙的瞬間變化效果,都是西洋水彩畫紙所無法表現的,也從來沒有在水彩畫中表現過。在宣紙上,水彩顏色表現的花,變得像霧一樣飄忽,絲綢一般地柔和,失去了體積和某種堅硬感,變得極其的溫柔和夢幻。而一些粗礪的紙筋,則透過色彩層次,散發出一種迷人般的淡雅和金屬般的光彩。從而使花卉在色的豐富性上增添了些許別樣的光澤和效果,同時墨和水彩畫顏料的結合,則催生了一種水彩畫中少見的淺灰調子和筆墨情趣。
正是這些材料和技術上的不斷發現和運用,使老侯的藝術探索、藝術想象,得以成為老侯自己的水彩藝術世界。
老侯不在乎外人對他畫的評價和賣價,他在乎藝術創作時審美的快樂,在乎航天人氣質在藝術中的自然流露。我想,老侯的藝術切線會將飛得更遠更遠的。
畫家簡介
侯秉鈞1942年生,上海市人,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水彩畫工作委員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東方書畫院畫師,上海航天局工藝美術師,中國宇航學會會員。
其主要作品為:《申城夜色》入選第七屆中國水彩畫大展;《巨龍騰飛》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八十周年上海美術作品展覽》;《騰飛系列》入選《時代風采———慶祝上海解放五十周年美術作品展》;《余輝》入選第二屆世界華人藝術大賽,榮獲國際榮譽金獎;《申城老街》入選第七屆全國水彩、粉畫展;《聽馨》入選2005年上海美術大展;《飛天》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1990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侯秉鈞、武國強水彩作品展》。
其水彩作品多次參加赴美國、日本、韓國、荷蘭等國交流巡回展,并被海內外人士收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