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旱區的孩子:在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附近一村莊,一個小男孩在水塔前張大嘴巴接喝從水管內流出的一滴水。
據了解,目前全球63億人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還極度缺水。按照每人每天要滿足50升的基本用水量來計算,全球現在還有20億人還處在極度缺水的狀況之下。
甘肅分屬黃河、長江、內陸河三大流域,降雨稀少,十年九旱。全省多年平均自產地表水資源量只有286.207億立方米,僅占全國地表水資源量的1.06%,居全國第27位,人均僅1149立方米,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2,居全國第22位;畝均占有量只有394立方米,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3。河西內陸河流域地多水少,水資源嚴重不足;中部的黃河流域地區自產水資源極少,黃河干流及其支流洮河的水量雖然充沛,但可分配的水量有限,加之地高水低,開發利用困難。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281毫米(有些縣鄉降雨量一直在100毫米左右徘徊),且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省份之一。
目前,甘肅省探明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32.79億立方米∕年,允許開采量62.80億立方米∕年。根據甘肅省水資源供求計劃,工農業及生活年需水量122.37億立方米,可供水量僅為116億立方米,缺水量達6.36億立方米,缺水程度為5.2%,到2010年缺水程度將達8.6%,上升3%。
針對嚴重的旱情,記者從2000年到2006年,先后80多次,深入到甘肅、陜西、寧夏、新疆等地的100多個縣市區和村莊,拍攝了1000多張反映孩子在干旱貧困山區的生活用水圖片,來充分的反映水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對孩子的影響。在甘肅的正寧縣、寧縣、渭源縣、武山縣、會寧縣、環縣和新疆的喀什等地,記者親眼目睹了不同年齡孩子單獨到山溝和水塔前背水和抬水的鏡頭。在寒冷冰凍刺骨的冬天,孩子為了抬到一桶水,在冰天雪地的山眼水泉旁苦苦等待一兩個小時,在寒風不停中顫抖的同時,手腳被凍腫,臉被凍傷的現象時有發生。在2006年的1月至2月,記者專門在大雪紛飛的日子里,先后到甘肅省正寧縣和寧縣的6個鄉鎮的13個村莊進行采訪,發現在山溝的水眼泉池邊,還是條件較好的村莊的蓄水池邊,有20%左右的孩子都為家人抬水、背水或拉水。
在甘肅省渭源縣大安鄉邱家川村井家梁社,在學校上學的學生明天步行2公里到山下的小眼水泉里去為學校老師抬水,因為水泉里每天從地下滲出來的水可憐的只有1立方米左右,這么一點水要供應全村40多戶人家吃水,所以學生去完的話,要在水泉旁等待1個通宵,舀到水桶里的還是渾濁的水。也有小孩在抬水回家走在崎嶇的山路上,被掉在山崖下摔死摔傷的事情也發生過幾次。
甘肅省會寧縣被喻為苦甲天下的一個貧困干旱縣,年降雨量平均在90多毫米,為了滿足群眾的正常用水,政府在各自的門前修建了水窖,來通過蓄水緩解干旱季節群眾用水困難的難題。就在2002年7月17日,會寧縣河畔鄉一農戶家,患病的母親讓放學回家的兩個兒子去門外的水窖調水,由于孩子小,在加上貪玩,在從水窖吊水時,掉如深度達4米的水窖里,失去了年僅8歲和10歲的兩個小生命,從那以后,當地群眾將每年的7月17日稱為“閻王喝水日”,同時,村民在各自的水窖前采取一些迷信的“軀鬼辟邪”方法,迎的一年的吉祥如意。
在甘肅的華池縣、莊浪縣、武山縣、甘谷縣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西吉、固原等地,嚴重的干旱缺水,導致這些地區的孩子經常飲用不潔凈的水和帶有各種污染物的水,致使成長中的孩子不能正常發育成長的同時,經常發生各種疾病和罕見的怪病,嚴重的導致孩子終生殘疾和死亡。在甘肅省永靖縣一個偏僻的村莊,孩子的飲用水的純凈度才能達到21%左右、這樣的水能讓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嗎?
通過這組生活在旱區孩子的圖片,呼吁人們珍惜每一滴,讓我們的后代有水喝,讓我們人類地球上的水資源多起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