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畫派宗師魂歸故里─高劍父之墓遷葬回穗
嶺南畫派宗師魂歸故里─高劍父之墓遷葬回穗
嶺南畫派宗師魂歸故里─高劍父之墓遷葬回穗
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高劍父的骨灰遷葬儀式,三月二十六日下午四時,在廣州銀河公墓舉行。這位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繪畫大師終于得以在嶺南畫派的發源地廣州入土為安。
這次遷葬,受到廣州市委、市政府、市民政局、市統戰部各部門的高度重視,由嶺南畫派紀念館牽頭,在廣州藝術博物院的合作之下,更獲得海內外嶺南畫派傳人和具有影響力的畫家們及高劍父家屬們的支持,并捐贈畫作集資修建墓地,以實現高劍父的家屬及嶺南畫派傳人們多年來的心愿。
高劍父(1879-1951),是一位革命先驅──上世紀初即追隨孫中山參加辛亥革命,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美術教育家。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中,嶺南畫派是一個具有包容創新精神的繪畫流派。高劍父從近代日本繪畫的變革中得到啟發,嘗試通過「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主張和實踐,來創造一種展現時代精神的新中國畫,對后人影響深遠。1923年,他在廣州創辦了「春睡畫院」,為「新國畫運動」培養人才。1938年10月,廣州淪陷,他輾轉避難于澳門,在普濟禪院繼續主持春睡畫院的教學工作,積極參與進步文化活動;抗戰勝利后,高劍父返穗,在春睡畫院原址創辦「南中美術院」;1947年出任廣州市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之職。1951年高劍父病逝于澳門鏡湖醫院,始葬于澳門西洋墳場,1961年遷葬于香港粉嶺。
時至2006年5月,高劍父的學生、香港著名畫家黎明提出:應該讓嶺南畫派宗師之墓回歸故里。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高劍父家屬的贊同。嶺南畫派紀念館得悉此事后,即向上級部門反映情況,得到了政府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其時,著名雕塑藝術家潘鶴,提出義務為高劍父墓地塑像;黎明夫婦捐出珍藏多年的高劍父作品;黎雄才遺孀譚明禮捐贈黎雄才的作品;關山月之女也捐出關山月的作品;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楊之光、陳金章、梁世雄、葉綠野、劉濟榮、方楚雄,以及廣東畫院教授李勁堃、嶺南畫派紀念館館長陳永鏘、香港知名人士梁潔華紛紛捐贈自己的畫作。高劍父的家屬為了感謝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將珍藏的高劍父及其學生作品捐贈國家。
這些熱心人士都懷著對這位嶺南畫派宗師的崇敬心情,支持墓地的修建。他們希望隨著大師的魂歸故里能讓藝術后學們緬懷大師,更希望嶺南畫派所宣導的包容創新精神能源遠流長。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