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報
上海金融報
上海金融報
時間:2007-03-28 08:50:00 來源:
收藏
>上海金融報
“雞雛出殼” 資料圖片
熱播并且票房頗高的電影《瘋狂的石頭》是一部現代喜劇片,故事圍繞一塊價值不菲的翡翠而起。而在現實生活中,與翡翠、白玉作為一種寶玉石而不同的真正的“石頭”,其瘋狂程度并不亞于電影中所反映的。由于奇石收藏的門檻相對來說不高,而且其精品佳構不似藝術品而又勝似藝術品的特點,非常吸引眼球,所以參與者越來越多。據記者了解,目前全國賞石愛好者有500萬之眾,大概占到整個收藏大軍的 7%左右,成為了收藏品中的一個大項。藏石者群體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主流社會介入的程度越來越深。與過去以自娛自樂、陶冶情操為主的取向不同,玩石者的投資增值、炫耀豪玩的功利色彩日漸濃重。以企業家為主體的藏石家隊伍日益龐大,并開始主宰了市場的潮起潮落。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這《瘋狂的石頭》的現實版去探個究竟吧!
鏡頭一:前兩年,就在還沒有一件中國藝術品拍賣超億元的時候,賞石界已經誕生了三塊被“業內專家”估價上億元的奇石(自吹自擂的不算)。
奇石精品的“身價”直讓人咋舌不已
“億元奇石”已有三塊
眼下,中國藝術品拍賣超億元紀錄的堅冰已被打破。據記者所了解,目前為止,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單件成交價超過億元的也有3件。
一件是元青花罐“鬼谷子下山”,2005年5月在倫敦佳士得拍賣公司舉行的“中國瓷器及藝術品”拍賣中,以1400萬英鎊的價格成交(折合人民幣2.3億多元)。
一件是清乾隆琺瑯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2005年10月在香港蘇富比秋拍會上以1.1548億港元成交。
一件是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2006年11月在香港佳士得秋拍會上以1.5123億港元成交。
這3件作品代表了當時中國瓷器工藝制作的最高水平。而中國古代瓷器精品是世界藝術品市場的“硬通貨”。如果將這3件頂級瓷器的拍賣價格和3塊“億元奇石”評估價格相比較,給人們的感覺會是什么?沒錯,瘋狂的石頭。
這3塊被“業內專家”評估價格上億元的奇石中,一塊是內蒙古戈壁瑪瑙石“雞雛出殼”,僅雞蛋大小的這方奇石,仿佛蛋殼破處一只色澤淡黃的毛茸茸小雞伸頭欲出,小雞的嘴尖、眼睛、腳爪清晰可辨,而且俏色逼真。被北京寶玉石專家評估價格為1.3億元。
據記者了解,“雞雛出殼”這方奇石,連同其他數百件內蒙戈壁石一起,數年前早已被北京朝陽區政府所購得,據說一共花了500多萬元。顯然,這個評估價與市場實際成交價有點不靠譜。
事實上,據了解,目前市場上成交價超百萬元的奇石是有若干塊,但絕沒有成交價超千萬的。柳州東環奇石市場上有一塊名為“九龍戲珠”的廣西來賓水沖石(高3.7米),是目前奇石市場上叫價最高的(上千萬元),而在數年前這塊奇石在產地的成交價不過是30多萬元而已。
同樣,價格被“忽悠”的另外兩方奇石,一塊是拳頭大小酷似一位老婦人頭像的內蒙古戈壁石“歲月”,權威專家估價為9600萬元;一塊形同中國版圖的內蒙古戈壁葡萄瑪瑙,專家估價也是9600萬元。
上述3塊奇石,除了有其特定的主題以外,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其產地都是來自內蒙古阿拉善地區大漠深處的戈壁灘。
近年來,內蒙古戈壁石廣受石界的青睞。尤其是瑪瑙、玉髓、碧玉等優良質地的戈壁石,由于其本身接近寶玉石的品質,加上豐富多彩的色澤,以及千姿百態的造型,特別是經過了大自然的風砂洗礪,變得光潤細潔、十分可愛。尤其是葡萄瑪瑙石,造型奇特,色彩絢麗,晶瑩璀璨,酷似串串葡萄,這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尚未發現,是內蒙古阿拉善地區所獨有的珍奇。
而那些形神兼備具有特定“主題”的奇石,更是受到了追捧,一方小品石(一般尺寸在10cm左右)價格動輒數千上萬。記者曾在柳州一位實力藏家那里看到,一方拳頭大小的戈壁俏色瑪瑙石,像一只蚌殼,里面躲著一只小烏龜,算得上是精品,一打聽這是花了20萬元才拿下的。前段時間,一位臺灣石友結集出版的100方(組)戈壁小品石,還稱不上是塊塊精品,被人以300萬元的高價通吃。
鏡頭二:目前賞石界流行的戈壁石奇石宴,很是抓人眼球,奇石宴還上了央視新聞頻道的專題節目。但“烹調”一席光能看不能吃的精彩奇石宴,往往要價幾十萬乃至上百萬元,遠遠超過星級飯店的標準.
戈壁奇石流行小品
俗話說,黃金有價石無價。當中國古代頂級藝術品的價格剛剛超過億元的時候,回到上述的3塊“億元奇石”,其價值究竟如何才算合理呢?這里面其實牽涉到一個奇石精品與寶玉石以及藝術品的比價效應。
目前,精品戈壁石的行情顯然已經與和田玉(重量、規格相仿)相提并論了。如果與和田玉相比,戈壁瑪瑙石質地(玉化)差可躋身于寶玉石之列,但色彩的豐富程度要遠遠大于和田玉。目前中上品的和田籽玉原料價格已經漲到了1克50-100元不等。而且,所謂“玉不琢,不成器”,玉器的題材內容都要靠工匠去琢磨,加工一塊和田籽玉原料上等的工藝價格往往也要數千上萬元。
而戈壁瑪瑙石玩的是其天然造型和紋理,不需要人工修飾(配座等除外)。兩相比照,戈壁瑪瑙石和玉器顯然各有千秋,但前者能夠出主題(狀形像物)的概率極其之小,所以其精品價格超過玉器(同樣尺寸規格)也是可以理解的。奇石精品之所以可以價超同儕,原因正在于其不可思議,而且無法復制。所以它完全可以躋身于藝術品殿堂。
比如臺北故宮博物院有3件鎮館之寶:毛公鼎、翠玉白菜和東坡肉形石。盡管這里展出的文物(館藏60萬件,每次僅能展出各類文物1700余件)是常換常新,但是這3件寶物始終沒有換過。青銅器展廳中展示的毛公鼎,是西周宣王時期的“國之重器”,是古代銘文最多的青銅器。鼎身只有30.75cm高的毛公鼎卻銘刻了497個篆書文字,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貴的文獻;另兩件展示于玉器館的,翠玉白菜是清光緒帝瑾妃的陪嫁之物,由一塊半白半綠的翠玉俏色而雕,綠色的部分雕成菜葉,白色部分雕成菜幫,上有兩只蟲,一只蝗蟲、一只螽斯蟲,看上去是鮮活欲滴。
和翠玉白菜放在一起的東坡肉形石是一塊天然奇石(高5.73cm,寬6.6cm,厚5.3cm),底座是用純金做的。造型、色澤、紋理完全像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不但肥瘦層次分明,而且表皮毛孔宛然,令人嘆為觀止,以至于不少人誤以為是玉雕作品。
這塊東坡肉形石的產地雖然無法考證,但這種肉形石至今在戈壁石、黃蠟石等石種中仍然時有所見。如果說毛公鼎、翠玉白菜入選鎮館之寶尚可理解的話,那么東坡肉形石為何入選卻讓人不可思議,也許正是因為這塊出處不明的東坡肉形石,在汗牛充棟的故宮文物藏品中顯得鶴立雞群,讓人不可思議,才會入選其鎮館之寶的。事實上,臺北故宮人氣最旺的藏品,就是翠玉白菜和這塊東坡肉形石。正如玉器館門口有一行文字“比上帝還精巧”所揭示的,人工的制作可以超過上帝所造化的,但天工有時候也并不亞于人工所制作的,而且彌足珍貴。
也許是受到這塊清代皇帝曾經賞識過的東坡肉形石的影響,在廈門胡里山炮臺新加坡收藏家張榮光先生提供展品的奇石館中,有一塊個頭比東坡肉形石大數倍的五花肉形石,也被視作鎮館之寶。前兩年內地賞石圈也開始流行玩肉形石,而且從肉形石進而擴大范圍到各色菜肴乃至滿漢全席,一桌由內蒙戈壁石組成的奇石宴從數十道到百余道不等,成為了每屆重大石展的保留節目,其市價從數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遠遠超過了星級飯店的“市價”。
這些只能看不能吃的菜肴,除了香、味不具以外,無論是其形、色以及細節逼真程度絲毫不減真菜肴,從花色冷盤到家常小炒乃至雞鴨魚肉大餐什么都有,有的還配有精制的彩色菜單,視覺效果奇佳。記者曾經問過開價50萬元一席精彩的奇石宴一位內蒙石商,據說他整整花了一年半時間才搜集到。當然,其中如果要配上幾道特別的大餐,還需要另外“加碼”。
記者在天津有一位石友,開了一家知名的餐館,他將一桌精心“烹制”的奇石宴擺到了飯店大堂中央,很是抓人眼球,人們近悅遠來,生意很好,引得不少飯店紛紛效仿。而在各地公私石館,奇石宴也越來越成為了一道必不可少的亮麗景色。在春節期間,奇石宴還上了央視新聞頻道的專題節目。
鏡頭三:為了從四五十米的深水中打撈出“空前絕后”的美石大化石,近年來在其產地廣西大化縣境的紅水河巖灘地區已經有近百名潛水員變身做了“水鬼”,至于因傷致殘的更是不計其數.
大化美石舉世無雙
如果說,內蒙戈壁奇石越小越容易“出彩”的話,那么被視作新派賞石(有別于傳統賞石)代表性石種的廣西大化石,卻是越大越精彩。在當今賞石圈,大化石被稱為石界的神話,其被大規模發掘雖然不過是短短十年左右的時間,但其精品的價格差不多每年都以翻番的速度上漲。比如,去年柳州石市上成交價最高的奇石,是一方形同聚寶盆、重達800公斤的大化石,據說成交價為230萬元。
這塊奇石記者在2002年第二屆柳州國際奇石節的時候曾經在柳州馬鞍山奇石市場上見到過,那是它剛剛出水不久,記得當時15萬元就可成交。4年時間價格漲了十多倍。如此漲幅,真讓人看不懂。目前,市場上身價上百萬元的奇石之中,十之六七是大化石。在各種重大石展中,大化石也是缺一不可的“明星”,沒有大化石的高調亮相,石展往往會黯然失色。
大化石為何身價如此之高?除了商業炒作因素以外,不可否認,它的質、色、紋、形、體量等等,確實在蕓蕓眾石中屬于非常出挑的。
柳州市人大副主任徐偉崇還是一位資深的藏石家,被大家尊稱為“石頭市長”。他對于大化石有過這樣的評價:“我看用‘空前絕后’來比喻都不為過。因為一塊大化石上,大多集一般百姓、達官貴人、帝王將相都頂禮膜拜的幾大要素———這就是‘玉’的光華細潤,‘瓷’的高貴典雅,‘金’的輝煌燦爛,‘虎紋’的霸氣寒光。除此之外,大化石體量碩大,可謂‘三千寵愛于一身’!”
大化石出產于柳州地區大化縣境的紅水河巖灘地區。全長660公里的紅水河是一條神奇的河流,沿岸河灘和水中出產有數以百計的各種優質硅質水沖石,其中如卷紋石、彩陶石、石膽石、黑珍珠、來賓石、摩爾石、都安石等,均被視作當今的“主打石種”,身價不菲。比如在去年第四屆柳州國際奇石節的石展上,據記者統計,榮獲評委會金獎的奇石之中,紅水河流域的水沖石就占了七成。由于上世紀80年代以來紅水河水沖石的不斷問世,奇石的開發和銷售在柳州形成了一個產業,至少解決了幾萬人的就業問題,當地的旅游產業由此得到了發展。
據調查,去柳州觀光的游客,在柳州所有旅游景點中,選擇柳州奇石的排在第一位。奇石產業成為了柳州經濟中最直接有效、最有條件和影響力、最具操作性的熱點項目之一,紅水河奇石也成為了柳州的城市名片。據統計,目前當地玩石者近十萬之眾,已經占整個城市人口的十分之一。創辦于1999年的柳州國際奇石節,被公認為是國內人氣最旺的賞石界盛會。
所謂柳州奇石甲天下,在這些林林總總的優質水沖石中,能夠笑傲群儕的,當推大化石。因為要論質地的玉化、色彩的亮麗(又褐黃、棕紅、翠綠、桔紅、陶白等多色),以及富有“寶氣”(水洗度良好所形成的釉面),都非大化石莫屬,其石質結構緊密,摩氏硬度約6至8度,所以它又有彩玉石之稱。有的大化石質地完全玉化(已經有人將它當作雕刻原料)。如果從比價效應來說,目前優質和田籽玉是按克論價(而且少見亮麗色彩),而一塊優質大化石動輒數百斤重,其身價不菲自然也是名至實歸。
這些年來,原來較為落后的紅水河巖灘地區居民,因為有了大化石的庇蔭,許多人脫貧致富,有的蓋起了別墅,有的買起了洋車。前幾年,因為沿岸、淺灘的奇石早已被搜刮殆盡,當地居民們動起了深水撈石的腦筋。一條新式打撈船投資往往數百萬元,另外還要雇傭潛水員,開支不小。
如今,深水打撈從三四十米一直到了七八十米,潛水員們因為深水河床水流湍急、氣壓太大而致殘乃至變身“水鬼”的事件屢有所發。當地政府幾次三番頒令予以取締,但收效甚微。這種幾近瘋狂的現象,也是其他石種開發過程之中少見的。經過多年的開采,目前產出大化石的整個河床幾乎已被翻了個底朝天,精品出水率越來越低,存量精品價格的上漲幾乎已成定局。
目前大化石產地的存量精品石奇貨可居,叫價千萬乃至上億元的都有。據大化縣委吳書記向記者介紹,為了讓更多的大化石精品永留產地,使之成為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當地政府已經在巖灘撥出一塊土地提供給一位藏家建設大化石博物館。
鏡頭四:目前田黃石身價不菲,而且還一石難求。為了發掘類似的替代品,前兩年,在浙江昌化玉山下許村曾經發生村民數千人同時上山挖石損毀大片山核桃樹資源的惡性事件,央視《焦點訪談》欄目曾予以披露警示.
田黃石又有新化身
說起田黃,可能無人不曉。在林林總總的優質印石之中,田黃石自清代以來一直在譜寫財富大幅增值的傳奇。就在去年香港蘇富比拍賣行舉行的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一方出自17世紀福建雕刻大師楊玉璇之手、重量僅200多克的“明17世紀田黃石雕瑞獅紙鎮”,以4167.92萬元被一買家獲得,創下了壽山石雕世界拍賣紀錄。目前,一方質地佳良的田黃石(不算名家雕工)每克價格達到了上萬元,是優質和田籽玉身價的百倍。在清末就有“一兩田黃三兩金”的說法,而今一兩田黃相當于六十兩金。田黃被譽為“石中之帝”是名符其實的。
福建壽山因出產田黃而享譽海內外,浙江昌化以出產雞血石而聞名于世。其實昌化也有田黃,而且還有田黃雞血石。這種帶皮的掘性獨石,是近年來被發掘出來的新石種。雖然在不少人看來,唯有福建壽山的田黃才是“正宗”的,昌化田黃(簡稱昌田)是“李鬼”。但事實上這兩種石頭的礦物成分是一致的,而且上品的昌田其質、色絲毫不遜于壽山田黃(簡稱壽田)。
記者不久前在杭州仿古老街河坊街的西泠印社售品部看到,幾方帶有薄意雕刻的昌田,其質色和工藝一流,與壽山田黃難分伯仲,大概三四兩重的個體,標價都在三、四十萬元不等,雖然比起同樣的壽山田黃價格要低得多(大概在十分之一左右),但顯然已經不菲了,詢價下來最多還只能打八五折,據介紹,購買者還不少。
記者注意到,在有關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證書上,標明為“田黃石”,只是產地未標。記者揣測,這個鑒定機構也是在搗漿糊,因為這樣一來,有的購買者肯定是不知情的(此田黃非彼田黃也)。而在一般人來講,要將優質昌田和壽田區別開來實在是太困難了。近年來,一些福建壽山石商去昌化玉山高價收購昌田精品,然后聘請名家雕刻冒充壽田出售,牟取暴利。所謂的壽田之中,已經有不少昌田的身影了。
在杭州的河坊街以及附近吳山花鳥城的商家之中,記者發現有不下于百余家的店鋪經營昌田,有的顯然早已囤積了一大批貨源。據一位數年前就已經進了幾十箱昌田的老板介紹,當初他精挑細撿,一共才花了8萬多元,如今才出貨三分之一多一點,已經回收貨款100多萬元,可謂得利頗豐。他手頭有一塊三兩重的昌田凍石,質色極佳,已經有人出過10多萬元,但他一直舍不得出讓。
與壽田相比,昌田不但儲量要大得多,而且個頭普遍偏大,大者有數公斤重,一般都在幾兩以上(壽田則有一兩———指十六兩制,相當于30多克———即為“成材”之說,輕于一兩者比比皆是),只是其質色好壞相差懸殊,真正達到壽田級別者大概只有百分之一。所以,昌田的價格相差也十分懸殊,貴者一克要數百上千元,賤者一方也不過千把塊。
總體來說,昌田質地底子較壽田要稍混濁些,肌理蘿卜紋不明顯,石皮也沒有那么鮮明,而且很少見到筋格(壽田有“無皮不成田”、“無格不成田”之說)。而且從文化底蘊來說,昌田和壽田更要相差得多,壽田當初因為得到了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將相的青睞而身價倍增。
但話說過來,就像前些年內蒙巴林雞血石剛剛發掘出來時,盡管它的成分和昌化雞血石相同,而且其質地底子普遍要優于后者,但市場也不太接受,價格長期處于低位,因為論資歷,前者確實是不能與后者相比的。而近年來巴林雞血石價格可謂一飛沖天,數百上千萬元的比比皆是,價格水平總體上已經超過了昌化雞血石。
可見,昌田未來市場前景究竟如何,與壽田的巨大差價何時縮小,這些疑問還是有待時間來檢驗。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