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拍賣公司進場 以何取勝?
新拍賣公司進場 以何取勝?
新拍賣公司進場 以何取勝?
時間:2007-03-27 10:21:00 來源:
拍賣
>新拍賣公司進場 以何取勝?
 |
隨著3月18日北京長風拍賣公司“2007年春季暨首場拍賣會”的首戰告捷,2007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春季拍賣也拉開了序幕。本次長風拍賣會分為三個專場,即中國書畫、中國當代篆刻以及上善草堂收藏成扇專場,共推出拍品459件,成交率為70%,總成交金額為9278.94萬元。
其中,“中國書畫”專場作品的成交支撐了整場拍賣,共推出作品377件,其中成交230件,成交率為61%,成交金額為8735.21萬元。拍品涵蓋面廣,不僅包含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鴻等近現代名家之作,更有龔賢、陳洪綬等古代書畫家作品,以及以范曾等為代表的當代名家作品。在成交價上,百萬元以上的拍品也達14件。其中,近現代部分的拍品成為專場高價的引領者,如齊白石的《庚午山水冊》鏡心(1930年作)成交價達660萬元,《松鷹圖》立軸成交價為143萬元。傅抱石的《溪山行吟圖》鏡心(1948年作)以495萬元成交,《清閣著書圖》鏡心(1945年作)以418萬元成交,張大千的《林壑幽居圖》鏡心(1978年作)成交價為418萬元,李可染的《江南水鄉紹興城》鏡心(1963年作)成交價為407萬元。古代書畫部分,“金陵八家”之一龔賢的《半山樓臺圖軸》立軸以550萬元成交,而晚明畫家陳洪綬的花鳥畫《清供》成交價為110萬元。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在專場中也表現突出,其中范曾的人物畫《竹林七賢》鏡心(1990年作)成交價為720.5萬元,成為專場中的最高價,其它如程十發的花鳥畫《鹿苑長春圖》手卷(1973年作)成交價為71.5萬元。
除“中國書畫”外,其他兩個專場也有良好表現。其中,“中國當代篆刻”專場推出作品142件,成交率高達100%,成交額也為112.32萬元?!吧仙铺檬詹爻缮葘觥弊髌返纳吓牧縿t為137件,成交量為88件,成交率為64%,成交額為417.89萬元。
長風拍賣是2006年剛剛成立的新拍賣公司,隸屬南京長風堂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有著其藝術品收藏的背景,資金也較為雄厚,出資者有天地集團、蘇寧集團、東方投資集團等。雖然有著種種優勢,但在目前的藝術市場中,新進場的拍賣公司數量日益增多,拍賣場次也更加密集,面對著老牌拍賣公司的競爭壓力和藝術品資源的日益匱乏,如何爭取市場資源,征集到高品質、高質量的藝術作品,在藝術市場中取勝,是新進場的拍賣公司面臨的嚴峻問題。
雖然長風拍賣在2007年的首場拍賣中戰績不錯,但以其為代表的新拍賣公司的后市發展如何,以什么樣的策略在競爭激烈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取勝,從而長期站穩腳跟,而不是曇花一現,則是值得拍賣行和業內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長風拍賣“中國書畫”專場成交價格前10名
序號名 稱估價(RMB)成交價(RMB)拍賣公司拍賣日期 拍品號
1 范曾 庚午(1990) 人物畫《竹林七賢》 鏡心5,800,000 - 6,500,0007,205,000北京長風2007-3-18706
2 齊白石 庚午(1930年)作 山水畫《庚午山水冊》 鏡心6,800,000 - 8,000,0006,600,000北京長風2007-3-18419
3 龔賢 山水畫《半山樓臺圖軸》 立軸 4,800,000 - 6,000,0005,500,000北京長風2007-3-18594
4 傅抱石 戊子(1948年)夏六月作 山水畫《溪山行吟圖》 鏡心 1,800,000 - 2,500,0004,950,000北京長風2007-3-18493
5 張大千 戊午(1978年)冬日 潑彩山水畫《林壑幽居圖》 鏡心 3,800,000 - 4,800,0004,180,000北京長風2007-3-18632
6 傅抱石 乙酉(1945年)二月五日作 人物畫《清閣著書圖》 鏡心2,200,000 - 3,500,0004,180,000北京長風2007-3-18499
7 李可染 1963年作 山水畫《江南水鄉紹興城》 鏡心1,200,000 - 1,800,0004,070,000北京長風2007-3-18402
8 徐悲鴻 戊寅(1938年)長夏作 花鳥畫《四喜圖》 鏡心1,350,000 - 1,500,0001,661,000北京長風2007-3-18397
9 李士行 人物畫《雙松高士圖》 立軸 1,500,000 - 1,800,0001,650,000北京長風2007-3-18604
10 傅抱石 人物畫《東山絲竹》 鏡心 800,000 - 1,000,000 1,540,000北京長風2007-3-18507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