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勛:穩當之中求創新
王鴻勛:穩當之中求創新
王鴻勛:穩當之中求創新
他作畫或極簡,行筆卻穩、準、狠;或極工,又如春蠶吐絲、老僧補衲那般,筆筆送力到底。他的畫里有一種內功,這內功不僅僅是個性的沉穩,還有心態上的沉穩,在更深處是哲學上的辯證。他在國家權威的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工作20年,輾轉于藝術品市場10余年,歷任百年老字號國有企業榮寶齋總經理助理、榮寶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游弋于書畫市場之間,時刻為投資者傳遞市場的脈搏。看多了藝術市場的花開花落,望慣了市場經濟的云卷云舒,“難得沉穩”的他退休之后潛心藝術創作,迎來了藝術人生的燦爛季節。
時值3月,各拍賣公司又開始重拳出擊每年一次的春季大拍,藝術品拍賣大戰硝煙漸起。若是在幾年前,王鴻勛肯定又要忙前忙后。然而現在,他可以釋然地拿起自己摯愛的畫筆,在宣紙上自由揮灑,進入屬于自己的藝術世界。
在一個春意盎然的上午,《中國書畫名人堂》記者見到了王鴻勛,這位曾經在藝術品市場上叱咤風云的人物卻全然看不出商家的精明,更多的是藝術家的氣質。平和而沉穩的心態,正如他的藝術作品,穩穩當當。
獨門“笨”秘訣
王鴻勛從小喜歡畫畫,小時候拿起筆便不亦樂乎。16歲開始從師李苦禪、許麟廬兩位先生正式學習中國畫。說起拜師,還要提起王鴻勛的“不怕問”。
十五六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也是求知若渴的時期。王鴻勛喜歡繪畫,卻苦于沒有專業的老師指點。當時景仰李苦禪先生大名,卻沒有經過任何人的引見,初生牛犢的王鴻勛夾著自己的幾張畫便徑直奔向李老先生家里。
進到李老家,王鴻勛見一位老者正在院子里練太極。不知道這位老先生是何許人也,他上前就問:“請問李苦禪先生在家么?”
老先生看了他一眼,繼續練他的太極,嘴里問道:“你找他做什么?”
“聽說李苦禪先生的畫不錯,我想請他老人家幫我看看畫。”
“哦?”老先生停下太極,上下打量了一番這位年輕人,“那你跟我進屋吧。”
來到書房,老先生往案頭后面的椅子上一坐。王鴻勛立刻就明白了,原來眼前的這位老先生就是鼎鼎大名的李苦禪。于是他畢恭畢敬地遞上自己的作品。李苦禪接過畫來打開一看,臉上露出了微笑。
這也成了王鴻勛拜師的一段佳話。所以至今,他也這樣告誡年輕人:“學東西,不要怕問。”
學藝是辛苦的,不僅需要大量的練習,還要憑自己的悟性找方法。拜師學畫后,王鴻勛對待學習一點也不馬虎,少了兒時的淘氣,多了治學的嚴謹。采訪間,他向記者透露了他學畫的獨門“笨”秘訣。“這個方法連我的老師和師兄弟們都不知道呢。”
王鴻勛拿出一個信封,里面裝滿了一張張看上去很有年頭卻疊得很整齊的紙。他一一展開給我們看。上面是他用鉛筆一筆一筆描下的老師們的畫。還用文字標明了哪一塊地方用濃墨,哪一塊地方用淡墨。王鴻勛一邊很小心地展開這些紙,一邊跟我們說:“剛學畫的時候,我就借老師的作品回來研究。拿回家后對著光看,這樣可以看出老師的用墨技巧。然后照著老師的方式用筆畫下來。包括鳥的頭該怎么畫,畫幾筆,腳該怎么畫,畫在哪個位置等等。書要讀,這好畫也需要讀。”
看著這些泛黃的紙張,在場的記者一行都無不為之驚訝。原來,繪畫藝術遠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天馬行空,也不是所謂的“靈光乍現”,它需要如同對待科學般的態度。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