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育川攝影圖片展&程蔚新攝影展
潘育川攝影圖片展&程蔚新攝影展
潘育川攝影圖片展&程蔚新攝影展
展覽時間:2007年03月17日-03月27日 15:00-23:00
展覽地點:頂層畫廊
展覽地址:南京東路479號先施大廈12層
聯系電話:021-6352 0256
潘育川,著名攝影師、藝術家,曾多次于海內外舉辦藝術及攝影展。2001年3月策劃發起“貓樣城市”行為攝影,旨在喚醒人們保持城市清潔和保護家園的意識。 2003年10月,組織策劃“嶺南現代藝術大展”,為嶺南當代藝術殿堂的構筑添磚加瓦。 其觀念攝影作品(《瓶子系列》、《芭比系列》等),通過鏡子、瓶子、芭比等道具使平淡的人體、 風景變得充滿神秘而廣闊的想象空間,具有很強的實驗性和震撼力。
潘育川將代表時代變化時尚的芭比娃娃置放于遠離時代語境的漁港,破舊街巷等環境,表現出一種文化選擇的疏離和荒誕的意境。“人的一種精神狀態,潛意識中的精神幻想,僅為一種感受,一種欲望的傳遞,以及夢境與現實的交互,因為有時候我們要我們確實會混沌,不明不白的陷入現實中某個生存的旋渦里,其實我們渴望單純的人生,單純的世界,安靜得宛如天堂。”潘育川先生從個人角度出發,通過視覺研究、藝術綜合表達、完整地展現了單純的創作心路歷程。此次向大家呈現具有一定思考深度與水準的攝影作品,全面梳理了視覺指向與藝術表達還原在藝術創作實踐應用中的意義,給攝影學術化研究增添了新的內涵。
程蔚新拍攝到的城市低微處的呼吸,他的作品體現生命的延伸和持續,人類渴求和欲望的心靈。表現一種人與人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揭示被表象世界所掩蓋的事實。程蔚新的《痕的敘述》系列、《尋找符號問題》 系列、“FACE&FACE”系列、“同一天空下”系列、“物的狀態”系列以及越劇人物等,他是用攝影來表達自己的觀念和看法。
《物的形態》給人的依舊是自我獨白,它過多糾纏在對形式的推敲和物體之間的牽強聯系,因此便不可避免地出現戲劇性的舞臺效果,假面的表情與真實的軀干為觀者留下有限的思考余地。《同一天空下》則有別樣的藝術視覺,虛擬的主角或許是蕓蕓眾生中的任何一個,或許是藝術家自己,兀自漂浮的人為何有舞蹈般的姿態?懸置的光頭兒童又為何流露出甜蜜的表情?其實這是一個精心布置的視覺陷阱,當我們詫異在這無邊的思索之中時,無疑是被這個假說所麻痹、所吸引。然而你會不由自主地陶醉在這個童話般的世界,蔚藍的天空和飄逸的白云。同時會有種強烈的緊張與不安尾隨而來,劍壯的建筑和刀尖般的鋼材橫亙在畫面之中,既是陪襯又是主角。身體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有遭遇多種暗算的可能,既無暇自哀又不可避免。他是否暗示在當代社會的公共環境之下,暴露的個體在自由的同時處處充滿他者傷害的多種可能? ---劉源
《潘育川觀念攝影展》
(藝術家的一段話)
我的觀念攝影作品就是探索攝影各種可能手段的非常表現方法。另對圖式的敏銳和藝術歷史的了解影響到我的攝影藝術實踐,目前這種方式可說是兼具觀念行為和裝置藝術特色的創作,我試圖對傳統攝影創作做一次突圍,還想探索處于困境中的抽象攝影從傳統向當代轉換的可能性。我不但有瘋狂的想法,還能找到傳達瘋狂的符號,通過奇妙的圖式,讓觀者大吃一驚。簡單說,是在用腦子照相,用攝影記錄思考。
從我的一系列作品中,傳遞的想法提煉為三個主題:城市影響的個體生存狀態、文化的沖突與融合、生命與自然的對立、轉化和生生不息。在圖式的處理上做人的行為的介入、移動、重新布置主體物,強化其作為符號的象征意義,同時令主體與背景呈現分離或者游離的狀態,構成生命相識或相沖的空間,突出視覺的張力,后期處理追求呈現的視覺效果,隱喻生命力的旺盛和生命意志對宇宙法則的背離。
我從材料的選擇到行為方式的選擇,目的讓觀念攝影有種很強的沖擊力,直接而不簡單。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