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9日訊:礦工--宋朝攝影展今天下午在上海美術館開幕。宋朝,出生于1979年,18歲開始在山東兗礦集團作一名礦工,2001年因偶然的機緣和對攝影的熱愛,拿起了相機,從此走上了攝影之路,并有所成就。2002年,
作品《礦工》獲第20屆全國影展銅獎;2003年9月在“平遙國際攝影節”上獲“評委特別表揚獎”;2005年6月作為唯一一位中國大陸攝影師應邀參加瑞士愛麗舍博物館舉辦的“50位新生代攝影師”聯展。他的創作經歷雖然不長,但攝影已成為這位年輕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上海美術館館長方增先為展覽寫了前言:“此次展出的,是他于2002年創作的《礦工》系列和2003年創作的《群體礦工》系列。礦工的生活在宋朝的眼里是一個濃縮的、熟悉的社會層面,他對此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拍攝的《礦工》系列作品中,那種拍攝者和被拍攝體之間互相投射的真誠,使原先一個個每天坐著罐籠車從礦井里上下的面帶煤塵的個體,上升為照片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被賦予特質的生活中的人。這種對拍攝體的熱情、尊重和平視,讓他的肖像人物顯得那么鮮活,富有個性并充滿力度。攝影需要真誠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于攝影師與被拍攝對象之間互相信任的平等關系。優秀的攝影家正是在這樣的力量激勵下,抒發自己對表現對象的主觀塑造的欲求。宋朝的創作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年輕攝影藝術家的這種潛能。”
宋朝有五年的井下工作經歷,使他對礦工這一特殊群體的生活有了深刻的體會。井下那種獨特的生存環境造就了礦工們獨特的性格特征:胸懷大度、不拘小節,大脾氣大性格中似乎還帶有些粗魯,漸漸地他對礦工產生了濃厚的感情。
宋朝認為為了利用自身的優勢充分挖掘每個礦工內在的性格特征,抓取他們微妙的表情變化。我排除了復雜的工業環境的干擾,將被拍主體置于純色背景前干凈利落地全盤托出,采取平視的角度以一種冷靜、客觀的心態為觀眾提供一個與礦工赤裸裸的、面對面的視覺對話機會。在景別取舍上我采用了不規則的裁割去迎合了礦工那粗獷的大性格。由于我與礦工們骨子里有著許多相通之處,因此只能也僅僅只能憑一種普通礦工的平靜心態去面對鏡頭前的每一位弟兄,將我的感覺通過影像原原本本地表達出來。
礦工——宋朝攝影展開幕
礦工——宋朝攝影展開幕
礦工——宋朝攝影展開幕
2007年3月19日訊:礦工--宋朝攝影展今天下午在上海美術館開幕。宋朝,出生于1979年,18歲開始在山東兗礦集團作一名礦工,2001年因偶然的機緣和對攝影的熱愛,拿起了相機,從此走上了攝影之路,并有所成就。2002年,
作品《礦工》獲第20屆全國影展銅獎;2003年9月在“平遙國際攝影節”上獲“評委特別表揚獎”;2005年6月作為唯一一位中國大陸攝影師應邀參加瑞士愛麗舍博物館舉辦的“50位新生代攝影師”聯展。他的創作經歷雖然不長,但攝影已成為這位年輕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上海美術館館長方增先為展覽寫了前言:“此次展出的,是他于2002年創作的《礦工》系列和2003年創作的《群體礦工》系列。礦工的生活在宋朝的眼里是一個濃縮的、熟悉的社會層面,他對此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拍攝的《礦工》系列作品中,那種拍攝者和被拍攝體之間互相投射的真誠,使原先一個個每天坐著罐籠車從礦井里上下的面帶煤塵的個體,上升為照片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被賦予特質的生活中的人。這種對拍攝體的熱情、尊重和平視,讓他的肖像人物顯得那么鮮活,富有個性并充滿力度。攝影需要真誠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于攝影師與被拍攝對象之間互相信任的平等關系。優秀的攝影家正是在這樣的力量激勵下,抒發自己對表現對象的主觀塑造的欲求。宋朝的創作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年輕攝影藝術家的這種潛能。”
宋朝有五年的井下工作經歷,使他對礦工這一特殊群體的生活有了深刻的體會。井下那種獨特的生存環境造就了礦工們獨特的性格特征:胸懷大度、不拘小節,大脾氣大性格中似乎還帶有些粗魯,漸漸地他對礦工產生了濃厚的感情。
宋朝認為為了利用自身的優勢充分挖掘每個礦工內在的性格特征,抓取他們微妙的表情變化。我排除了復雜的工業環境的干擾,將被拍主體置于純色背景前干凈利落地全盤托出,采取平視的角度以一種冷靜、客觀的心態為觀眾提供一個與礦工赤裸裸的、面對面的視覺對話機會。在景別取舍上我采用了不規則的裁割去迎合了礦工那粗獷的大性格。由于我與礦工們骨子里有著許多相通之處,因此只能也僅僅只能憑一種普通礦工的平靜心態去面對鏡頭前的每一位弟兄,將我的感覺通過影像原原本本地表達出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