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歲月的藝術感悟——記生活在德國鄉下的中國畫家蘇笑柏
寂寞歲月的藝術感悟——記生活在德國鄉下的中國畫家蘇笑柏
寂寞歲月的藝術感悟——記生活在德國鄉下的中國畫家蘇笑柏
時間:2007-03-26 15:41:00 來源:
名家
>寂寞歲月的藝術感悟——記生活在德國鄉下的中國畫家蘇笑柏
那些散發著現代氣息的抽象畫,竟然是用具有數千年歷史的中國福建大漆,在東北做麻袋的麻布上畫出來的。畫家蘇笑柏近日在上海美術館展出的作品,是他在德國偏僻鄉下十數年寂寞生涯的感悟和發現。
和新中國同歲的蘇笑柏,上世紀80年代獲德國文化藝術獎學金,就讀于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研究生班及大師班。在那里,他被要求擺脫在國內學院里苦苦練就的繪畫技能,摸索著進入現代藝術的嶄新領域。在德國,他成了一名自由藝術家,“隱居”在盧森堡附近的一個偏僻鄉下。一所廢棄的小學校舍被改造為他的工作室。曾經有國內的同行來看他,不禁感嘆:“這么寂寞的日子,真要憋死人了!”
蘇笑柏說,德國許多藝術家都是很寂寞的。他們特立獨行,安于清貧,樂于“潦倒”,不像我們有的藝術家那么夢想著“一夜暴富”。他們很純粹,從事藝術就從事藝術,不會兼職,實在沒有錢的時候,就去做些零碎的體力活。當然社會福利保障機制也是他們能夠如此安心的原因。
在德國鄉下,蘇笑柏既是畫家,也是“農民”和“木工”。他在工作室周圍種了300多棵樹,所有的畫架都是他親手制作……他的畫風經過了數次蛻變。他那些描繪中國農舍和明清家具的作品曾經很受德國藏家青睞,但漸漸地他發現一些西方人只是懷著獵奇的心態,看重他畫中的“中國符號”。他不樂意,他要抹去這些“符號”。他要走出一條非常純粹,也非常自我的藝術道路。有一天,他從福建漆器的制作過程中獲得了靈感,發現了大漆流動、交融時產生的特殊美感。從此,全新的畫風誕生。他自稱這些具有特殊質感的繪畫作品為“油彩畫”,也有人稱之為“漆膠畫”。那些抽象作品,無論色彩和構圖都很簡單,卻令人感到厚重而豐富,空靈而機智,樸素而安然,浸潤著對人生的智慧和定力。盡管為此他曾失去了一些收藏家,卻漸漸贏得了更多真正的藝術知音。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