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京:用雕塑讓女人的身體說話
向京:用雕塑讓女人的身體說話
向京:用雕塑讓女人的身體說話
時間:2007-03-26 15:57:00 來源:
名家
>向京:用雕塑讓女人的身體說話
 |
曾經(jīng)有非常要好的朋友跟我說,你做得不錯,可這東西太不當代了!憑什么呀!當代不是由手段、手法、技術決定的,它取決于你反映的是否是當下的問題,當代人的精神。在我眼里只有好藝術或壞藝術,我就是要用雕塑來表達當代,在我這兒,什么都可以當代
向京的手十指纖長,柔若無骨,雖然好幾個指甲已經(jīng)裂開,手掌的皮膚也有些粗拉拉的,但是,一旦觸到了陶泥,它便活了。
城市白領踩點上班的時間,她已經(jīng)開始工作。一個倉庫改建的前后足有六七百平米的大工作室,V字頂上開有幾扇小窗,光線傾瀉進來。
她打開收音機,換上工作服,開始捏陶泥,用丙烯著色,或者用手指裹了砂紙打磨那些雕塑的眼睛。她瘦,臉上沒有一點點妝,卷曲的長發(fā)披在肩上——這是一個好看的女人嗎?你正舉棋不定,她突然飛快地望向手里的活兒,眼神充滿芳香——那一刻,她像卡繆·克洛黛爾。
最牛逼的不是才華橫溢,而是挺住
2月27日,瞿廣慈、向京夫婦向上海師范大學雕塑系遞交了辭職信,雖然有點不舍:30多個學生,7年多的時光,還有那間透過大玻璃窗可以看到很多綠色植物的工作室。
“你得保證體力,集中精力,確保充分的工作時間,才能有東西出來?!泵刻斐饲宄繋Щɑê秃谄?兩條跟了她10年的狗)出去蹓跶一圈,回家吃兩頓飯,她的大部分時間在這里。“最牛逼的不是才華橫溢、鋒芒畢露,而是能夠挺住、堅持、磨練。不管境遇如何變化,她的自信和執(zhí)著始終如一?!?
向京是北京人,從美院附中到美院雕塑系,受的是學院派訓練。藝術圈許多人知道她,是2005年9月雙年展期間她在北京798為期一月的個展《保持沉默》。畫廊里人山人海,老板說:“我這兒還沒這么多人來過?!?
2006年初,上海美術館舉辦向京個展,一些知名策展人、批評家前來捧場。栗憲庭說:“95年第一次看到向京的作品,看到泥上面一個手印,我當時就有一種心跳的感覺?!彼犊貙ⅰ疤觳拧?、“雕塑大師”這類詞匯用在這個38歲的纖瘦女子身上。
他們兩口子與圈子始終保持著一種距離,并非刻意,只是不喜歡;他們與城市、時尚本能地疏離。
現(xiàn)在,她的作品賣得很好,而且不用委屈自己去遷就市場?,F(xiàn)在,她是“自由人”,她要巡展,像辦演唱會那樣,因為現(xiàn)場和聽磁帶的效果肯定不同——看到是多么重要,瞿廣慈說得好:“沒有人可以替我們看到。”
人物周刊:95年到99年那段,你在《大眾電影》當過美編,那段經(jīng)歷給了你什么?
向京:就是我不要上班(哈哈)。剛畢業(yè)那會兒都挺茫然,不知道要干嘛,找份工作,就希望上班比較少,可以有時間做雕塑。后來發(fā)現(xiàn)中國體制內(nèi)的那種東西特別糟糕,我原先想的三天上班,四天做雕塑,這也是個誤會:時間被打得亂七八糟,心靜不下來。
跟別的地方一樣,藝術圈也是一個江湖,你得跟人一塊兒混才能混出人際關系,我們倆都是不愛跟人打交道的。藝術圈當時權力特別集中,像策展人、批評家權力特別大,我們倆整個兒就是被排斥在外的感覺,當然我們的作品那時候還不穩(wěn)定。我27歲才大學畢業(yè),做了兩年就快30了,還在做小女孩(注:指早期以少女為主題的作品,如《處女》系列),就感覺不對了。
他們是在畫錢呢
1999年6月底,瞿廣慈和向京,帶著黑皮和花花,開著吉普,驅(qū)車2000多公里從北京搬家到上海。這輛吉普車的外殼和輪子后來都賣了,瞿廣慈按原樣澆了個模型出來,現(xiàn)在就堆在工作室大鐵門外,在陽光下泛著青銅器般的質(zhì)感。
向京:學校給了我們一間小工作室,立刻可以開始做東西了。教學生,也是講跟專業(yè)有關系的事情。生活一下子變得特別簡單,這就很適合我倆的脾氣,一下就投入進去了。
我們的第一個個展是在學校做的,正值上海雙年展,來看的人特別多。后來一路都很順,我所有的大作品都是從上海開始的。
人物周刊:開始融入這個城市了?
向京:有段時間我們倆到處竄,看展覽、看畫冊,看別人的工作室,可是看完了很懷疑,有些東西總想不明白。
人物周刊:當時懷疑的是什么呢?
向京:當時都嚷嚷大展時代到了,策展人都想當國際策展人,藝術家都想當國際上的藝術明星。實際上是策展人先想出一個主題,然后大家“嘩”做一批作品,都很生猛,拼酷,誰更邪門,誰就贏得更多關注。在各種展覽上亮相很重要,拼命曝光,之后來不及做,就出現(xiàn)了“槍手”。我們?nèi)ミ^幾個特別有名的工作室,都那樣。我就想在干嘛呢?畫都沒有激情,沒有生命力了,在那兒畫錢呢。
在我看來,很多藝術家都已經(jīng)變成展覽藝術家或者展覽明星,變成策展人的一顆棋子,像春節(jié)晚會、綜藝晚會一樣,比方我寫一首歌,專門為這晚會寫的,藝術家自己縱向的一根線索沒有了,我就覺得特有問題。藝術家的獨立是非常重要的,你自己得有一根線索,你得學會凝視你的作品,然后不斷往里走。中國當代藝術要有一個良性的發(fā)展,作品本身是最重要的,因此藝術家首要的責任是把作品做好。光批評也是有問題的,中國批評之聲太多了,謾罵也多。說別人不如自己先好好做,我就是想拿東西告訴別人,藝術家就是應該這樣好好干活兒的。(哈哈)
我就是離開了北京,才看清楚這個架構和機制,大家在一塊兒扎堆其實是一種無力的表現(xiàn)。當你能夠一個人立在那兒的時候,我覺得是一種力量。
以第一人稱出現(xiàn)的女人的身體
人物周刊:藝術家對身體的表達基于對身體的認識。我很好奇《你的身體》是怎么做出來的?
向京:《你的身體》是03年做的,它不為什么做,沒有目的,沒人逼我,也沒想讓誰看,完全是一種自然流露。
人物周刊:但是一件作品的誕生總有機緣,總有觸發(fā)的那一刻。
向京:哦,當時很多藝術家都在說“這是當代的”,就是說有些東西是“不當代的”,像繪畫、雕塑這種傳統(tǒng)手段就不當代。曾經(jīng)有非常要好的朋友跟我說,你做得不錯,可這東西太不當代了!我這人逆反心理特強,我想憑什么呀!當代不是由手段、手法、技術決定的,它取決于你反映的是否是當下的問題,當代人的精神。在我眼里只有好藝術或壞藝術,我就是要用雕塑來表達當代,在我這兒,什么都可以當代。
還有一個,當時特強調(diào)觀念,說你這個“不觀念”啦。我這件就是非觀念的,別指望找出什么涵義來……哎呀(嘆氣),這里面其實包含了很長時間我對女性身體的認識,歷史上從有藝術開始,女性的身體就沒有停止過被描摹,她擱那兒,被審美,但從來沒有作為第一人稱“我”出現(xiàn)的、女人的身體自己在說話的。
人物周刊:這件作品喚起我童年對公共澡堂子的回憶,我當時看到的差不多也是這樣的身體,挺恐懼的。
向京:哈哈,其實我覺得這個還屬于美的,比她難看的多了去了。有人說她的姿勢挺挑釁的,我只是讓她做了兩件事:一是打開,二是坦白。當時冒出來的第一個點子就是讓她完全打開,完全呈現(xiàn)。表情啊、傷疤(右上腹有一道闌尾手術留下的疤痕)啊,一切細節(jié),無法逃避地呈現(xiàn),沒有任何其他東西。在我看來,這就是很觀念、很當代的東西。
我想了很長時間,最后(念頭)蹦出來,做得非???,前后花了一個月吧。做完以后沒上顏色,沒地兒擱,就扔在師大那個院子里曬了一個夏天,都曝皮開裂了,也成一景點了,有人跟她合影,也有搞攝影的拍了好多照片,因為那東西特奇怪。有一天我突然覺得該動動她了,就飛快畫了倆眼睛,拍張照片看看效果,結果嚇我一跳,突然覺得那東西就活了!一下子我就燃了,讓他們給我搬回工作室,打磨,上顏色,做完,哇棒。我請一些人來看,大家都說好,可都說沒法在美術館展,太暴露了,各種理由。我想我也不著急,我從來沒有因為要參展而怎么著,這件作品我自己特別喜歡,總能打動我。
人物周刊:你現(xiàn)在能接受自己是女性這個身份了嗎?
向京:你成長的過程就是你接受的過程。我為什么是個女的?小時候媽媽總愛讓我穿粉色衣服,還給我買過一雙有點小跟的紅皮鞋。我說,為什么啊?她說,女孩就得穿粉色,穿高跟鞋。還有,我為什么活下來了?不是你要選擇生,也許就是一次意外,把你扔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你還不能隨便死,你沒有死的權利。那時候特神經(jīng)病,為這些思前想后。發(fā)現(xiàn)自己是女孩,是另外一個性別,跟男孩不一樣,就特別不能接受。我曾經(jīng)想過,我為什么不能站著小便?為什么有男有女?為什么我是女的?
(一旁干活的瞿廣慈道:“你從小就是十萬個為什么?!?
包括來月經(jīng)都對我產(chǎn)生特別大的刺激,我問我媽,男的有沒有?說沒有,我就特生氣。后來不知從哪兒打聽到男的有遺精,特高興,總算一樣了,后來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兒。
慢慢才明白,存在是非常非常寶貴的。我現(xiàn)在珍惜我是女性這樣一個存在,女性身上自然、本性的東西保留得好一點兒,她能夠比較天性地表達自己的經(jīng)驗。
從小我、小情感里走出來
人物周刊:今年有什么計劃?
向京:蓄謀下一個個展,也是為了做一批東西,給自己一個時限。今年身體這個主題要告一段落?,F(xiàn)在我應該進入另一階段,從小我、小情感的糾纏里走出來。自我只是一個視角、一個立場,我想有更寬闊的視界、更多的關愛。女性比較容易用身體、用感覺去認識世界,而你試著用大腦的時候,這世界又變成另外一個樣子,我覺得這特別有意思。
人物周刊:現(xiàn)在藝術品市場格外火爆,很多藝術家忙于應付訂單。你覺得藝術家應該對這些保持一種警惕嗎?
向京:我們真是趕上了,當代藝術從來沒有這么好過!能持續(xù)多長時間誰也不敢保證。當代藝術家都是暴發(fā)戶(哈哈一笑),你看我們倆現(xiàn)在能有這么大的工作室,還能辭職,都是時代給予的好處,要善于利用它,我現(xiàn)在真是特別特別珍惜我們獲得的一切。但藝術家不應該過多關注市場,不管市場怎么變,我相信以不變應萬變,好的東西是屹立不倒的。我現(xiàn)在就是不變,不管別人怎么推你擠你,你一定要硬走,這個偏執(zhí)是一定要有的。
人物周刊:一意孤行。
向京:對對,藝術家一定要一意孤行,哪怕錯了,這樣才有可能超越這個時代給予你的,包括利益。因為我看到很多,對藝術家、對作品,都是傷害。
人物周刊:同時代以女性身體為主題的藝術家,像喻紅、蔡錦、申玲,你怎么看她們的作品?
向京:挺好的呀,我喜歡很天性的。申玲特別天性,可愛極了,她性格特別好。女性藝術家優(yōu)秀的很多,馬琳·杜馬斯就說過:藝術就是女人的,她說所有搞藝術的男人都是女的(哈哈)。當然,所謂成功,是用男性字典里的東西來衡量的,女藝術家想要獲得成功,就得加進男性思維的一部分。
就像廣慈對政治、歷史比較感興趣,他在意“問題”;而我對人性更感興趣,它是不分國籍的。看有些作品,你得對“文革”或者某一段特定的歷史有了解才看得懂,我是希望把苦難、經(jīng)歷完全給蒸發(fā)掉、濾掉,直接進入內(nèi)心深處。這只是一個愿望而已。我發(fā)現(xiàn)女性真的很難做到超驗,在有些方面我很早熟,但思辨方面絕對沒有優(yōu)勢,我以前總是想哪兒做哪兒,我希望能跨越這一切。
人物周刊:做到雌雄同體?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