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不白當
“行家”不白當
“行家”不白當
一次和同伴去山西采風,在琉璃河道邊見有幾個賣古董的地攤,我立刻奔過去,蹲在地攤旁挑來挑去,同伴也過來看熱鬧。
我拿起一個白里帶綠的管狀物問同伴:“知道這是什么嗎?”
同伴搖搖頭。
“這叫扳指,是過去射箭時帶在大拇指上鉤弦用的,后來慢慢變成了飾物?!?
“哦!”
見同伴搭腔,我開始賣弄起來,邊說邊拿起扳指裝作很在行的樣子,對著太陽瞄了瞄:“這是翠的,但水頭太差,不是老物件?!?
放下扳指,我又拿起一件容器對同伴說:“這叫筆洗,盛水洗筆用的,上面的裂紋叫‘冰裂紋’,行話叫‘開片’,這是仿哥窯的玩意兒,但做工太差?!睂⒐P洗翻過來,我指著底部幾個歪歪扭扭的字說:“‘大清乾隆年制’,這就更假了?!?話沒說完,攤主搭腔了:“看來您是個行家?!?
我這才發現攤主蹲在一旁,自覺有些唐突,忙說:“哪里哪里,初學罷了?!?
攤主四十來歲,面色漆黑,留著小胡子。他說村里人搗鼓古玩都發了,自己也學著別人進了點兒貨,說實話,這些東西都是仿品,你喜歡哪件,隨便給幾個錢拿走好了。
我自然不會買這種東西,但聽了他的話,越發覺得他忠厚。不禁心發惻隱,勸了幾句諸如做這種生意看走眼很正常,以后多看書,多看真貨多比較,才能不上當之類的話。此時的我儼然以行家自居,幾句話說得攤主連連點頭說是。他見話說得投機,又湊到我耳前低聲說:“這位大哥,看您是個行家,又是實在人,我這里有件東西,在我家幾十年了,您幫我看看有沒價值?”說著,從一個破舊的書包里掏出一個報紙包,一層層剝開,露出一方泥硯。
泥硯我不太懂,只知山西絳州澄泥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梢呀洷蛔馂樾屑伊?,只得硬著頭皮端詳。此硯為橢圓形荷葉硯,一邊刻著荷葉,凹處浮雕著蓮、藕、蟹等物,另一邊稍凹些,是掭筆槽。整方泥硯做工很細致,墨色中帶淺醬色,仿佛被墨浸過多年。我翻看硯底,上面有“壬子年十一月甲子吳興戴正仲題”字樣。另有一大一小兩方印,小印為篆書“墨寶齋”三字,大印字跡已經模糊不清,細看才能認出“大清雍正年制”六個楷書字。
看硯時攤主在我耳邊叨咕,他家原是山西人,這硯是土改時從村里地主家抄來的,最早配有硬木框,后來只剩硯臺了??茨莻€行家,才拿出讓您看看,有心要您說個價。我邊看邊聽,心里像有許多小蟲在蠕動,血開始往腦門上涌,心跳明顯加快,并暗自竊喜,也許今天算揀了個漏。幾乎沒怎么還價,我便付他2000元,將此硯買下來。
后來,我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見到類似的泥硯,一問價才50元,而且想要的話還可以再便宜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