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聲潮浪聽漁歌 —馮兆平國畫創(chuàng)作讀
寄聲潮浪聽漁歌 —馮兆平國畫創(chuàng)作讀
寄聲潮浪聽漁歌 —馮兆平國畫創(chuàng)作讀
時間:2007-03-26 10:47:00 來源:
名家
>寄聲潮浪聽漁歌 —馮兆平國畫創(chuàng)作讀
梁照堂 卜紹基
海帆港喧、波濤舟涌、落日余暉、潮浪起伏、漁火點點……畫家馮兆平作畫嘗放筆縱橫,揮灑自如,能得之于筆情墨韻之外,求之于意趣之中。就面目來說,卻是新穎獨特。其作品貼近生活,講求意境,講究筆韻,具有濃足的地方情調和民族氣息;而畫中朝氣與蓬勃之生命力,充分表達畫家情思追求和理想寄托,具有濃厚生活情趣。觀其作品或心潮澎湃,意氣風發(fā);或安詳寧靜,神游物外。猶如于鬧市街頭之駐足聆聽,聞歌而知雅意,萬里喧嘩之中,自有一分悠然之沉醉樂也。
兆平生于南粵之地,海鄉(xiāng)之濱,“生于斯,長于斯,成于斯”,受嶺海之地燦爛多彩且具漁鄉(xiāng)特色之傳統(tǒng)文化及家鄉(xiāng)故園之秀麗景物熏染,陶冶其溫和淳厚之審美追求,陶煉其淋漓潤澤之筆趣墨情技巧,豐富其靈動寬廣之藝術氣質。純化情感,感召天地,令其筆下表現之漁鄉(xiāng)海灣風情自然而發(fā)。得天獨厚之生活環(huán)境,先天之妙悟敏銳,加之以后天之勤奮堅毅,研習有法,兼采西方版畫藝術黑白造型之長,吸納現代藝術之審美取向,融會貫通,自成一統(tǒng),而構得其國畫之發(fā)展內路也。
任何有追求且不泥于現實之畫者,眼前之現實往往總有不足。“自然主義”而勿加取舍增減,則會令畫面之氣韻有失生動。黃賓虹曾云:“天地之間陰陽剛柔,生長萬物,均有不齊,常待人力補之。”兒時朦朧海鄉(xiāng)之完美印象,縈繞其心,而兆平籍各處汲取之藝術養(yǎng)分加以補足,創(chuàng)造能打動觀者心弦之作品,描繪使人回味之漁鄉(xiāng)景象。
古人云:“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人與天地造化精神來往。游山樂水,俯仰天地,更體現畫者對自然造化之沉醉,亦表現文人特有之聯結自然與文化之方式也。兆平問津索道,明晰思辯,矢志追求源于生活、異于古人之藝術新起點。其深深悟道,傳統(tǒng)山水畫創(chuàng)作之基本元素,勾皴染點,如同中國語言文字中之基本符號,來往序列雖有成法,卻無定法。“求新求變”當要跳出程式之外。兆平營構畫面出奇出新,引入西畫之形色空間觀念與現代設計追求“形式感之意識,創(chuàng)作新境。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唐.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當今中國畫壇雖“風起云涌”、“潮流更替”,然兆平卻一直沉溺于其漁歌帆唱、船艇炊煙、港灣濤聲、碧波粼粼中而不知往返。于故鄉(xiāng)之沙灘海岸間找尋屬于一己之精神樂土,乃兆平心頌本土之心靈獨白是也。漁水夕照、海流依依、川港帆影┅┅海闊天高、繁喧漁港而又安寧靜謐之漁鄉(xiāng)氣息久駐其心,更為其繪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創(chuàng)作源泉。
“學者用功,知行并進。故知無窮,行易無窮,行無窮,知亦無窮。”(清.陳確《答格致誠正問》)長路漫漫,藝術創(chuàng)作永無止境。兆平于其自耘之藝術海岸耕耘不輟;更于其獨辟之藝術蹊徑中悠悠前行,欲攀彼岸,極目云天,上下求索,生發(fā)感悟,他日,將再臨新境。
( 梁照堂,國家一級美術師,廣州畫院理論研究部主任,廣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卜紹基,畫家,美術評論家,廣州美術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