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生 之 船——國畫家馮兆平訪談錄
人 生 之 船——國畫家馮兆平訪談錄
人 生 之 船——國畫家馮兆平訪談錄
記者:馮老師,看了你描寫大海和漁船的作品,給我留下特別強烈的印象。因為在當今中國畫壇,以專門表現漁船題材的作品還不多見,你的作品給人一種全新的審美感覺。我想了解,你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題材?
馮兆平(以下簡稱馮):謝謝你對我的作品的關注。一個畫家對表現對象的選擇,與個人的人生經歷和審美趣味有極大的關系。我自幼生活在南海岸邊,長期受到南海風的薰陶,對長年與風浪搏斗的漁船,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我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因而與那歷經滄桑的漁船產生了共鳴,我把個人的情感投射到漁船中去。在我的作品中,我是把漁船當作自己的化身,作為一個人來描繪,用漁船觀照人生。傳統的審美觀念叫作“物化”,所謂“神與物游”,物我合一,西方人謂之“審美移情”。我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喜怒哀樂寄情到畫面的漁船中去,借漁船抒發我的感情。正如石濤說的“用情筆墨之中,放懷筆墨之外”,“船”就是我,我就是“船”。
記者:你說的這一點,我確實能在你的作品體現出來,你的作品表達了一種人生哲理、人性的回歸。然而,你的作品在表現形式上好象在中國畫的傳統中沒有更多的參照系。你是如何理解中國畫傳統的?你又如何繼承中國畫的傳統?
馮:中國畫不能離開傳統,否則將異化成為西方水墨,但傳統不能固守,中國畫在表現的內容和筆墨、程式和圖式等方面必須隨著時代拓展和創新,所謂“筆墨當隨時代”。關于傳統,不只是筆墨和程式,關鍵還是作品體現出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審美意識,這是中國畫與西方繪畫的主要區別。我在作品中表現“物我兩忘”的審美境界,追求“氣韻”和“意境”,就是這種傳統文化精神的體現。當然,筆墨是中國畫傳統的外在表現,線是中國畫傳統的主要手段。因而,我在作品中船的造型以線為主,追求線的“氣韻”、線條的質量、線條的書寫性,這是我對傳統的理解。但是,線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對云、海的描繪,用傳統的鉤線方法就無法表現出那種風云變幻的神秘氣氛。因而我在表現云海時,突破傳統的程式,用大潑墨的方法,借鑒西洋畫的表現手段,渲染出云與海那非常豐富的層次與形態,更有利于主題的烘托與情感的渲泄。這可以說是對傳統的拓展吧。
記者:經過你的闡述,我能在畫面中領會到你對傳統的理解。在當代中國畫壇,有一部分抽象的現代水墨畫作品,好象已經不是傳統意義的中國畫,這是不是一種創新?
馮:現代水墨畫,是借助中國畫的材料制作出來的現代藝術,與中國畫毫無關系。如果說與中國畫有什么聯系的畫,那是他們借用了中國畫的宣紙和墨汁。中國畫與現代水墨畫根本區別在于思想觀念上。中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東方哲學思想和審美觀念的產物,而現代水墨畫是借用西方藝術思想和審美趣味制作出來的,兩者風牛馬不相及。在工具使用的方法上,中國畫強調筆墨的書寫性,具有文化意義和獨立的審美價值。現代水墨畫的點、線、面只是為畫面形式服務的繪畫元素,無文化意義。這是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我們不能把西方觀念繪畫稱之為中國畫,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當然,我們可以吸收西方繪畫的長處,但不能本末倒置,全盤西化,把中國畫變成“西洋畫”,否則,中國畫就不存在了。
記者:我很贊同你的觀點。現代水墨畫,其實可以作為中國現代藝術而存在,不必要擠進中國畫的圈子里。你們廣東嶺南畫派有一個“折衷中西”的藝術主張,這個口號提得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西洋畫的長處,對中國畫的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
馮老師,我知道你還是一位知名的版畫家。在當代的中國畫壇,有很多知名的中國畫家都從事過版畫創作。對于這一現象,你有什么看法?版畫對你現在的國畫創作有影響嗎?
馮:首先,我們必須明白,藝術是共通的。在西方,藝術家并無明確的分類。象畢加索,既是油畫家,又是版畫家,同時在素描、速寫、剪紙、裝飾畫作品等方面又有非常的成就。當一個藝術家達到一定的境界,不管哪個藝術門類都可以創作出好作品。有時候,他覺得某種藝術手段更能表達自己的感情,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相應的表現形式。另方面,中國畫是一個非常“民族”的藝術,作為一個長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藝術家,始終有一個傳統文化的情結,隨著年齡的增長,總是禁不住傳統文化的誘惑,回歸到中國畫中去。至于我自己,從事國畫藝術也有二十年了,只是前期更多的是以版畫作品參加展覽出現,但國畫一直是我的個人偏愛。近年來把藝術創作的重點轉移到國畫中來,我覺得國畫更能抒發我對人生的體驗。
版畫和中國畫是兩個不同的藝術門類,各自有自己的特點和局限性。但國畫可以吸收版畫某些長處,豐富自己的表現力。在我的國畫作品中,你可以明顯看到畫面的圖式結構是采用版畫的二維平面構圖方式。這種構圖方式最大的好處是增強畫面的現代感,適應當代的審美觀念。其次,我把版畫的黑白對比觀念移植過來,強化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黑白木刻版畫黑白灰的處理方法,對國畫畫面墨色的分布有極大的參考價值。當然,我們借鑒版畫的表現方式,是為了豐富國畫的表現能力,絕不能“版畫化”,這里有一個“度”的掌握問題。總之,從事過版畫藝術創作的國畫家,他們的國畫作品,個人的藝術風格更為強烈,因為版畫為他們提供了不同觀念的藝術營養。
記者:馮老師,謝謝你接受我的采訪。你對中國畫傳統的闡述和對你個人作品的分析將會使觀眾更加全面深入理解你的作品。祝你的人生之“船”在藝術的海洋中乘風破浪。
馮:謝謝你的良好祝愿。我將會在我認定的藝術道路上更加努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