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凌銀漢--平淡之處見風韻
讀凌銀漢--平淡之處見風韻
讀凌銀漢--平淡之處見風韻
時間:2007-03-26 15:23:00 來源:
名家
>讀凌銀漢--平淡之處見風韻
文/丁之貴
銀漢先生是我多年的好友,我們在一個系統共事,同齡人又同時喜愛書畫藝術,對美術觀念上的認識又很相近,所以我們是非常相知的朋友。
他早年求教于黃葉村先生,得黃老的真傳。山水、花鳥、動物均有涉及,而且樣樣具精,他的書法藝術更臻化境,在蕪湖美術圈里是極少見的,是黃老門下眾多弟子中學有所成的佼佼者。但他秉性謙和,從不喜歡顯示自己。他曾在黃山市工作多年,很早就融入了黃山市書畫藝術主流圈子,有一大批欣賞者和追捧者,同時也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績。調入蕪湖后,他潛心于書畫創作和理論的研究,少有拋頭露面的興趣,淡泊處世。所以知道他的人并不是很多,但美術界稍有點認識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修養的全面、功力深厚、非常有潛力的藝術家。
這幾年,他默默努力,創作了大批精美的作品,時不時地邀請我去讀新作。我們品茗聊天,對當今藝術的走向各抒己見。那是一個非常貼近的交流,我們相互有了更近的了解,這是一個相互促進長見識的機會,當然也是很愉快的交心。
近幾年他潛心教授的一批學生在全省、全國頻頻“露臉”,已榮獲各種獎項千余枚,自己也獲:優秀園丁、優秀美術教師、伯樂等榮譽稱號。2006年7月,馬征、蔡佑俊兩位學生由蕪湖市文聯組織去合肥參加省文聯舉辦的“推選文藝新人”少年組繪畫現場賽,以9.96分和9.92分分別獲得第一名和第二名,又馬不停蹄赴北京參加中國文聯舉辦的第十三屆全國“推選文藝新人”現場繪畫賽,兩位同學雙雙進入安徽省僅有的兩位“全國少年繪畫十佳”,8月13日另一位同學安辰澤在北京參加的第三屆“北京2008”全國青少年兒童書畫現場決賽中獲特等獎。為安徽省、為蕪湖市爭光,他為蕪湖藝術界培育出新人才,引起了市里同行們的震驚。
“藝術貴在無中生有”、“貴在品格的高下”。藝術的背后是哲學,是求變的藝術。所以畫平常易,畫清醒難。不隨波逐流,用冷靜的態度去分析、看待當前走紅的大師。以自主獨立的觀念默默探索,去完善自我理想中藝術的人則是更難。
銀漢先生的畫就是在當前中國畫一片喧囂中靜靜發展的。他在美術理論、在書法藝術中汲取營養。他追摹大師們創作的心境而不是他們的筆墨痕跡。他的山水畫在本質上是基于一種入世的情懷,他筆下的山丘、溪流、雜樹、村落都融入了他的閑適、雅靜、平和的心態。他的點和線有意無意都載入了他在書法上橫、豎、撇、捺的基本筆劃功底。他的畫勁中帶柔、稚中寓秀,給人以清新、親近、自然的感受。目前山水畫家大多追求厚重,所以描摹黃賓虹、李可染畫風景是一大時髦。我以為:黃、李的 經典是不可置疑的,但如果都去趕這個熱鬧未必是件好事。藝術的美是多樣的,厚重有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是筆墨形式上的厚重,即筆墨的層層皴染,造成視覺上的深厚,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給人以無窮無盡的享受。我年輕時向市里的武術前輩學過點皮毛,知道那些張牙舞爪的未必是最好的功夫,而那些看似溫文爾雅、不動聲色的往往是絕頂高手。所以,我更偏愛在意境上不斷深入的作品,而不只是僅僅在形式上做死功夫的書畫作品。
清華翼綸在《畫說》中有“畫必孤行已意乃可自寫吾胸中之丘壑,茍一徇人,非俗即熟”則是說畫家一味重復他人或自己,卻都算不上藝術創造。
近人在論書時也有這樣的理論:“霸氣即悍氣,或怪氣與俗氣,他們在書時非雕即琢。雕琢歷來是藝術創作的大敵,匠人也,氣韻才是風神,風神則非胸中清淡性靈供養不可”。
銀漢,長期注重美術理論的鉆研和修養。同時,他還長期研習太極拳。以書法的研究是孜孜不卷。閑暇時,他愛養蘭、竹等有君子之風的植物,并有著豐富的栽培經驗,所以他的畫室是四季常綠,充滿了淡雅的清氣。這些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他是一個很注重內在積累和知識全面的文人畫家,所以他的畫大氣而不霸氣,靈動不俗氣,近乎古人所崇尚的廟堂之氣。
我喜歡他的畫!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