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年代里的寂靜之聲
浮躁年代里的寂靜之聲
浮躁年代里的寂靜之聲
時間:2007-03-26 16:47:00 來源:
名家
>浮躁年代里的寂靜之聲
——讀李迎春的水墨人物系列
中國美術家協會網論壇管理員、評論員 :胡文嶺
這是一個網絡互連的時代,這個歷史條件使這個世界與以前的封閉狀態比較獲得了很大的改觀。網絡使藝術家可以通過網絡媒介的傳遞為大眾所了解和熟悉,而網絡又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藝術人才選拔和推廣的壟斷模式;同時,網絡互連也在同時復制著巨量的沉雜信息,這些巨量的信息由于來自難以控制和管理的各個層面,它又史無前例地沖擊著當今人們的視覺和心理,促成了一個新的浮躁時代的誕生。而李迎春的這些水墨人物畫,似乎對此卻視若惘聞、或是對這一沖擊的刻意的反叛,也正是由于這一點,使我們可以在這個浮躁的時代里透過視覺,聞聽潛藏在內心深處的"寂靜之聲"。
初見李迎春的水墨人物是在中國美術家協會官方網站的論壇上面,最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他的人物作品《借火》,借火本是很平凡的生活現象、或許是為所謂重要的人物畫家所不屑一顧的"小題",也許正是由于它的普通、它的平凡,往往失去了功利,不為一般的畫家所察覺,但卻為虛空軒主所關注。可貴的是作品并沒有簡單地停留在借火這一表層,而是通過借一點火的普通溫馨來烘托勞力百姓現實生存的辛苦。顯示出作者對生活的深切觀察與關注,同類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的作品還有《難忘歲月》、《今天不休息》、《孤芳自賞》等。
另一類人物作品是表現對人的內心潛藏世界的精神探索,這潛在的精神世界在今天往往已被淹沒在人們日常浮躁與喧囂的生活之下。這些作品的創作時間略晚,主題也不拘一格,反映了作者對日常內心細微活動奇特的觀察與思考。其中有的作品是在繼續現實題材的探索,作品往往流露出淡淡的傷感與無奈,如《賣得柴錢好買書》、《臨風數落花》等;一部分作品開始出現禪意的冥想與感悟,如《清賞圖》、《似曾相識》、《看你開不開》等;也有的作品是將東方式的智慧與幽默暗藏在簡練的水墨之中,如《今天挺精神》、《白頭閑坐說隋唐》、《再來一壺》等。鑒于視覺藝術作品更多地是需要視覺本身的說明,故盡管這些作品很值得進一步展開討論,但關于作品的描述我只好先簡要地寫到這里。
另一方面,為我關注的是:作為一個年青的畫家,沒有單純地去追求中國畫的筆墨,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對現實的思考上,反映了中國新一代的畫家對藝術含義的新知新解。這在中國畫一直以來習慣于考究筆墨競備的傳統創作思維模式下,無疑是一種跳出圈外的獨立思考的結果,值得我們的畫界、以至于整體藝術教育領域的從業者們一起來從整體上重新思考關于藝術的創作問題以及藝術教育中人文比重教育失衡的問題。
希望能有更多的新的藝術家通過中國美協的論壇這一廣泛而自由的藝術平臺被發現出來,走進人們關注的視野。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們開始關注虛空軒主的作品,并從閱讀中感受那份淡淡的沉重、那份智慧的幽默、那份簡單的放松、和那份健康的愉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