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蔚星說,當前的收藏鑒寶類電視節目嚴重擾亂了收藏市場 |
|
近來,不少電視臺推出了鑒寶類節目,以其豐富的知識性、趣味性吸引了大批觀眾。但是,也有些節目內容存在很多問題:仿造拙劣的假畫,在節目中被當做真跡估價上百萬元;鑒定專家把自己收藏的假畫作拿到節目中估出高價,欺騙觀眾;大肆宣揚藏品能夠升值的時候,從來不說明收藏市場的交易風險等等,不少文物專家指出,當前的收藏鑒寶類電視節目,嚴重擾亂了收藏市場,應加以整頓。
以假當真齊白石假畫當成真跡估價
著名書畫鑒定家張蔚星表示,現在收藏鑒寶類電視節目中把贗品當成真品的情況確實非常多。以某電視臺的收藏鑒寶類電視節目為例,2006年的一期節目中,專家為一套齊白石通景屏估價上百萬元,但其實這套通景屏是贗品,畫的筆法、款識都與齊白石真跡相差甚遠。書畫行內一般認為,達到七成像的仿品,可以被稱為高仿,在市場中往往可以以假亂真。這套通景屏只有四成像,仿造水平僅比潘家園地攤貨略強。在電視上被當做真跡公布出來,會讓廣大觀眾以為,這個水平的作品就是齊白石的真跡,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吳作人假畫鑒定為真跡
2005年5月,在該鑒寶節目中,還曾出現過一幅吳作人《牧牛圖》,在節目中被專家現場鑒定為真跡。估價25萬元。后來,吳作人妻子、著名書畫家蕭淑芳及蕭淑芳的關門弟子——畫家曲赫東、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法人代表——吳作人先生的女婿商玉生均認為該畫是偽作。此事在收藏界引起巨大反響。
 |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書畫鑒定家透露,該電視臺的另一檔藝術品投資類節目,在去年的一期節目中,曾聘請一批南京著名書畫專家擔當評委。節目中,有一幅署名鄭板橋的竹子畫,有大約8平方尺,可謂尺幅巨大,專家團給估價500萬元。但實際上,這幅畫是贗品,而且屬于高仿級別,非專業鑒定人士難以認清其本質。
這位書畫鑒定家還透露,其實這幅畫就是擔當現場評委的某位南京書畫專家的,是他以極低的價錢從別的城市買來的,而且買時就知道是贗品。不知他通過什么手段,把自己的畫搞到自己當評委的節目中,而且當著億萬電視觀眾,把贗品鑒定為真跡。其實即便是鄭板橋的真跡,如此尺幅的作品現在市場價格也僅300萬元上下,你標500萬的價格賣,根本沒人搭理你。
報喜不報憂 只說升值從不說風險
從事書畫鑒定業10余年來,因為一張畫導致傾家蕩產、犯罪入獄,乃至背井離鄉的事情,張蔚星見得太多了。他說,在外行人看來,文物藝術品買賣,只存在真偽的風險,但其實投資的都是真跡,也存在巨大的交易風險。每個畫家作品的價格,都是有漲有跌的,瓷器、青銅器等其他品種也一樣。藏品的價格隨著牛市和熊市的轉變而不斷變化,這一點與股市十分類似。比如很多當代的畫家和書法家,其作品去年以來價錢跌得厲害,如果2005年年底或2006年年初有人按當時的市價買入的畫作,現在按當時的價錢賣,不會有人理睬。
現在股票類電視節目中,主持人都反復強調“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有的還在屏幕下方打出上述字樣。而反觀各電視臺的收藏鑒寶類節目,則從來沒有此類提示?,F在就連浙江義烏小商品批發城的電視廣告,都在屏幕下方打出做生意有風險的提示。
隱瞞真相收藏市場非常低迷
其實現在的收藏市場非常低迷,甚至可以用“冰點”來形容。很多畫家的作品2005年年底15萬元/平方尺,現在5萬元/平方尺都難以出手。但是看看各電視臺的收藏鑒寶類電視節目在介紹什么?不是在介紹市場如何走低的;而是和以前一樣在宣傳如何撿漏,幾千元買的東西價值數萬乃至數十萬,而且對藏品過高估價。張蔚星這樣說。
在電視鑒寶類節目中亮相的不少藏品,價格比收藏市場上高估了二至三倍。這種高估價造就的節目現場的娛樂氣氛確實好,但卻讓很多收藏愛好者以電視節目中的估價為市場交易的標準。此類電視節目過高估計藏品價格的做法,干擾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貽害無窮。
收藏市場與股市存在極其緊密的互動性。2002年至2005年,中國股市低迷,收藏市場卻異?;鸨?,奇珍異寶不斷涌現,各類天價層出不窮,名家畫作一年漲價10倍。2006年,中國股市在沉寂多年后突然發力,滬深300指數直沖3000點,貴州茅臺股價格過百,新發行的百億元基金一個小時內被搶光,而收藏市場則異常蕭條,許多小公司的拍賣會紛紛取消,大公司的拍賣會延期,名家畫作嚴重貶值,無人問津。這種情況下,收藏鑒寶類電視節目有義務把真相告訴廣大電視觀眾。
張蔚星介紹,收藏市場中賺錢的都是莊家、大戶,散戶有50%處在虧損狀態,10%贏利,40%打個平手,這種現象與股市相似。一張畫動輒數萬元,名家作品更是天價,很多人買一張畫就是滿倉,所以藏市中散戶的資金流動性比股市中的散戶更低。而且藏品交易的速度遠比股票緩慢,所以散戶想平倉都難。
節目泛濫地方臺還會推出此類節目
北京電視臺《天下收藏》欄目制片人趙春華表示,目前的收藏鑒寶類電視節目確實有泛濫的趨勢,就如同前些年的綜藝類電視節目泛濫一樣——很多電視臺發現這類節目的收視率比較高,就自己也開一個。其實,想把收藏鑒寶類電視節目辦好是很不容易的,跟一個地區和城市的收藏傳統、文化特點和民間藏品資源有著很大關系。有的地區,歷朝歷代民間收藏都不是很發達,藏品資源自然少,想找出珍稀的、能吸引觀眾眼球的藏品上節目自然比較難。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權威專家在節目中講述鑒定訣竅。
據記者了解,目前,各電視臺推出了近十檔電視鑒寶類節目。由于此類節目觀者甚眾,所以一些地方電視臺近期還會推出新的節目。央視《藝術品投資》的負責人方書華表示,收藏鑒寶類電視節目確實有泛濫的趨勢。
專家做假 三種偽專家最易出問題
方書華介紹說,現在文物鑒定界不但贗品泛濫成災,而且偽專家也很多。偽專家大概分為幾種:一種是不論什么藏品,一律說是假貨;一種是不論什么藏品,一律說是真貨;還有一類專家聲譽卓著、著作等身,但搞的是純理論,明明不懂鑒定,還要去搞鑒定;更有的專家,以開證書為榮,以賺錢為目的。如果把這些專家請到電視節目上,就容易出問題?,F在《藝術品投資》聘請的都是實力派專家,那種專門給別人開證書賺錢的專家,一概不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