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廷楨墓發現盜洞?
鄧廷楨墓發現盜洞?
鄧廷楨墓發現盜洞?
昨日,有南京師范大學仙林校區的學生向本報反映,她們在春游時發現位于大學城南側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鄧廷楨墓室后方有盜洞,記者隨后趕到現場發現,確有一高達20余厘米、寬逾30厘米的洞口,并有幾塊石頭棄在洞旁,一根兩米多長的竹竿放在一邊,似有人用竹竿伸入洞中探測過。記者隨即將此事通告了棲霞區文化局局長黃觀林。該局文物科科長郭勇赴現場察看后告訴記者,這個洞不像是人為所掘,可能是墓墻水泥日久收縮裂開并被雨水沖涮所致。
民族英雄鄧廷楨為南京江寧人,出身宦紳之家,世居秦淮河畔萬竹園。17歲中秀才,嘉慶六年27歲(1801)時中進士。鴉片戰爭中,鄧廷楨升任兩廣總督,與欽差大臣林則徐通力協作,開展禁煙斗爭。鄧廷楨提出嚴禁鴉片并且在廣東領導了頗有成效的禁煙活動,先后破獲走私案14l起,收繳煙槍一萬多桿,還將罪大惡極的煙販押到外國商館前處決。1839年6月, 鄧廷楨協助欽差大臣林則徐在虎門海灘銷毀英、美等國商人上繳的鴉片2萬余箱,震動了全世界。但是,鴉片戰爭最終以清廷失利告終,鄧廷楨、林則徐謫戍伊犁。1843年底,鄧廷楨重新被清廷起用,先后任甘肅布政使、陜西巡撫、陜甘總督等職。1846年4月6日,鄧廷楨終因積勞成疾,卒于西安任上,享年71歲。家人將其遺體歸葬在南京近郊鄧家山。
郭勇還告訴記者,上世紀六十年代因修建大普塘水庫,文物部門將鄧廷楨墓從原來所在的鄧家山移至現在的靈山,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方便人們瞻仰。而且當地村民都知道,該墓中沒有任何文物,因此不應該成為盜墓分子的目標。這個洞就是因年久失修造成的,棲霞區文化局正考慮申請對鄧廷楨墓進行維修保護。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