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創造 不拘古人
自我創造 不拘古人
自我創造 不拘古人
鄭孝胥(1860年至1938年),字太夷,號蘇戡,又號海藏,福建閩侯(今福州)人。晚年投靠偽滿洲國,賣身求榮。
鄭孝胥在政治上千夫所指,在書法上卻獨樹一幟。這幅行書作品(如圖),堪稱其代表作品。鄭孝胥的行書是以楷書為起點的,由于行書的行筆輕快,所以能使他在作書時,逐漸脫離楷書拘謹的羈絆而心手合一,隨心所欲。他早期的行書中宮收緊,體勢開張,有黃山谷、《瘞鶴銘》的筆意;他行筆的轉折處多內斂,有歐書的風韻,并開始用重按來強調轉折處,已初步顯示橫肩外聳,折腳內收的特色;到了后期,他將各家的筆法有機地參融為一體,放筆揮灑,縱橫沖突,盡顯其橫肩外聳,折腳內收的風格。
這件作品字形結體多呈瘦長之勢,中部收縮,橫畫大多左輕右重。見作品中的“范”、“言”、“而”等字;豎畫有內收之勢,這是從歐書嬗變而來,如:“上”、“批”等字,可以看出其豎畫長而粗濃,縱向取勢明顯的特點;豎畫亦有作環抱之勢者,這是得自顏書筆意,如:“善”、“說”、“止”等字;其捺畫有較大弧度,在端莊的氣象中露出奇肆的意韻,這是從隸法變出,如:“之”、“逆”等字。自整體觀之,這幅行書作品有碑書的凝重與峭拔,其鋪毫斂峰,蓄勢待發之勢,猶如張弓之弦,內在張力非凡,撇捺處盡情放縱,灑脫不羈。正如沙孟海先生對其書法作品所作評論:“既有精悍之色,又有松秀之趣,恰如其詩,于沖夷之中帶有激宕之氣?!?
這件作品布局整齊,結體奇逸;筆勢平中生險,遒勁幽古;墨潤沉厚飛動,濃淡相間;接筆轉折頓挫自然,點畫輕重協調,富有節奏;筆力堅挺拔俗,線條完美勁暢,通篇豪放恢宏,既有雄渾遒勁之美,又有灑脫靈秀之妙,雄渾秀美兼而有之,正是他晚年作品風格的體現。整幅作品讀來,好似聆聽美妙的樂曲,忽而高昂、忽而低沉,達到了“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的書家最高境界。
清朝末期,碑學成熟與繁榮之后,書法藝術的主流趨勢是碑帖結合。鄭孝胥在擁有深厚帖學的基礎上,明確“貶黜館閣書體”、“卑視晉唐格轍”,認為“師古不可盲從”等,主張自我創造,不拘于古人之范圍。他將古代詩學理論中的審美取向,移植、演化為書法創作的美學思想。他在書法上所做出的貢獻,理所應當在近代書壇上占有一席之地。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