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畫家打假是盡社會責任
吳冠中:畫家打假是盡社會責任
吳冠中:畫家打假是盡社會責任
隨著近兩年國內藝術品行情的快速升溫,油畫也屢屢成為造假販假的對象,特別是一些老一輩油畫名家,更成為造假分子重點光顧的目標,在拍場上徐悲鴻、潘玉良、劉海粟、常玉、吳冠中等大師的仿冒品時有出現。在造假手法上也是無奇不有,其中利用媒體巧妙包裝“點石成金”的伎倆屢見不鮮。在今年“兩會”期間,88歲高齡的著名畫家、全國政協常委吳冠中先生不顧年事已高再次曝光打假,并痛陳一些媒體對藏家投資者的誤導。
2007年1月,吳冠中在朋友處偶然發現一本雜志在自己未知的情況下刊發了自己的個人專題,但其中的大部分畫竟然都是假的。在為該雜志《親近藝術,遠離市場》(許宏泉對話吳冠中)和《藝術先驅吳冠中》兩篇文章配圖的十余幅油畫中,偽作竟占9幅之多,如此大規模刊發偽作令人十分震驚!據吳先生回憶,三年前在家中曾接受過文章作者許宏泉(現《藝術與財富》執行主編)的采訪,但萬萬沒想到訪談此番被拿來為贗品做宣傳,這種偷梁換柱的做法讓他感到很氣憤,無法容忍。
吳冠中先生說,文章中的這些畫很明顯是偽作,一看便知是照自已的出版圖錄仿制的,因為有些畫的真跡至今還被某些單位機構收藏著,不可能流到社會上去。如《日出東方》仿自現藏北京貴賓樓飯店的《雪山》,原作繪于1989年,是一張430x470cm的大畫,假畫把構圖改為了橫幅。雜志封二的《海棠花》也是一件克隆贗品,真跡《海棠花》(150x70cm,油畫麻布)是畫于1973年的早期作品,現藏于北京火車站。“除了上面說的幾幅,《湘西民居》、《江南水鄉》、《玉龍雪山》、《富春江畔》和《富春江》等5幅也全是偽作。畫的技法很差,色彩、筆觸完全不對。為了不使人生疑,還使用了我和家人的生活照做陪襯,侵害了本人的權益,對讀者產生誤導,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由于本人年齡和身體原因,特委托張世東同志全權處理此事件。”吳冠中還表示,近年來他一直受造假的困擾,不少造假者借出版物“忽悠”騙人,這類畫經他鑒定不少是偽作,藏家們千萬不要盲目認為進了出版物就保真了,一定要警惕“虛假出版物”的陷阱,小心上當受騙。特別要引起注意的是,隨著市場的繁榮一些媒體開始墮落,不少媒體陷入賣版面的誤區,搞美術評論的也參與造假,為贗品“正名”保駕護航,喪失了起碼的誠信,給藝術品市場添亂。
作為吳冠中此次打假維權的委托人,深巷畫廊主人張世東先生說,他也是該事件的受害者。“該雜志擅自使用吳冠中先生為自己題寫‘深巷畫廊’牌匾的照片,因照片上‘深巷畫廊’四字清晰可見,將畫廊的名字同假畫印在同一頁上,無疑對讀者產生誤導,使讀者誤以為這批偽畫與我們深巷畫廊有關聯,對自己畫廊的信譽客觀上已造成很大的損害,對此我將保留訴訟法律的權利”。據張世東介紹,近年他在市場上看到不少仿造的吳冠中假畫,既有拍賣公司的,也有畫廊的,一家拍賣公司甚至曾拍出過200多萬一幅的吳老假畫,但沒想到這回竟亂拍照片,把自己也給牽涉進來。
在談到吳冠中此次打假的意義時張世東特別強調:“吳冠中先生對這次造假刊假事件之所以如此重視,并不是出于個人利益考慮,更主要的是為了要盡一個畫家的社會責任。”他說,因吳老多年來不賣畫,假畫不會對他有經濟方面的影響,但這批畫一旦流入市場,每張畫價位都在幾百萬元,數千萬元的贗品將導致本來就混亂的藝術品市場“雪上加霜”,特別是將給收藏家造成巨額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吳先生不出來說話,就意味著默認。盡管吳老已88歲高齡,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特委托他來做這件事,足見吳冠中是一位具有極強社會責任感的、令人欽佩的藝術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