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一市民收藏千方古匾
濟南一市民收藏千方古匾
濟南一市民收藏千方古匾
滄桑斑駁布滿了歲月的痕跡,令現場的考古專家都感到震撼。20日,上千塊不同朝代的匾額在省城正式亮相。專家稱,其數量之大、內容之豐,堪稱全國之最。而這些匾額,都是由一人歷經十多年,從各地搜集而來。
20日,濟南市考古所副所長李銘和濟南市博物館館長李曉峰兩位專家,受濟南市文化局的委托,來到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探寶”,因為該院藏著千余塊不同朝代的匾額。“看過之后我感到了震撼。”李銘說。
記者在該學院圖書館五層見到了這些不同年代、大小不一的匾額。偌大的收藏室幾乎占據了一個樓層,里面放滿了各式匾額,排列整齊。經歷了歲月的滄桑,這些匾額上的雕刻、字體依然清晰,“登科”、“文元”、“明經進士”、“壽域桂芳”、“雙鶴朝南”……
據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有關人士介紹,經過初步整理發現,在這1000多塊匾額中,年代最早的為明代萬歷戊午年(1618年)。最大的長3.1米,寬0.85米,最小的僅長0.30米,寬0.16米。
記者注意到,匾額中不少為歷史名人題寫,如清代時任吏部尚書的劉墉為廣東雄州同知(知府、知州的佐官)廖朝章題贈的“雄州協贊”匾等。在所有的匾額中,清代進士題寫的占一半以上,其中不乏書法大家和有影響的歷史人物。
據李曉峰館長和李銘副所長介紹,匾額多為木質結構,如此眾多的匾額集于一處,非常罕見,規模之大、內容之豐富、歷史跨度之大,堪稱全國之最。
據了解,這些匾額全部由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董事長王力一先生斥巨資收集,耗時十多年,從十多個省市乃至海外征集而來,共七大類千余塊。
為了讓更多市民領略這些匾額的風貌,濟南市文化局、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濟南市文物局等將聯合主辦“中華歷代匾額珍品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