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小名頭作品也能賺大錢
投資小名頭作品也能賺大錢
投資小名頭作品也能賺大錢
如果說市場上大名頭屈指可數,小名頭就多如牛毛了。在當今的藝術市場上,我們不難發現:只要買家運作得當,投資小名頭也是有利可圖,有時還能賺大錢,以天津畫家陳少梅為例,九十年代絕對屬于小名頭,價格過十萬的作品寥寥無幾,近幾年上升較快,如2001年陳的精心之作的《夏山圖》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格外引人注目,經過幾十回合的競爭,以140萬元成交。不僅首次突破了百萬元的大關,而且在海內外引起了震動。時隔2年,香港蘇富比再推兩件陳少梅的作品,一件為《仿郭熙山水》(尺寸68*37CM),尺幅僅2平方尺,該作物主是1968年在北京琉璃廠購入的,結果以高達54萬元成交;另一幅是《春游載灑》(尺寸70*33CM),尺幅也只有2平方尺,物主在1967年天津文物商店購入,成交價高達50.4萬元。2004年陳少梅的作品在市場上更是勢不可擋,他的《仕女》四屏盡管品相不夠完美,但仍在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以99萬元拍出。而《二十四孝醫》手卷更是在天津文物拍賣會上大放異彩,以561萬元成交,創陳少梅作品的新高,并將原來市場記錄提高了400多萬元。尤值得一提的是:陳少梅作于1950年的《松濤歸帆》和《深林多秋》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估價分別為4-5萬港元,結果上拍時受到熱烈的追捧,成交價分別為191萬港元,是估價的27倍。同樣上海崇源首次藝術品拍賣會上,曾推出過一幅海派名家吳秋農的《臨歷代名家山水12開冊》(尺寸24.5*32CM),12張畫張張精彩,估價3.5-4.5萬元。說實在的,吳秋農(1848-1905年)在清末是一位很有影響的海派畫家,民國時期著名畫家吳徽曾日:“秋農墨妙近益為世所珍貴,無論小幅巨幛,莫不視為至寶……雖效法古人,而能自出機抒,比秋農之所以高人一等也,宜其晚歲聲譽驚爆內”。評價之可,由此可見。但是,半個世紀后,吳秋農的名家漸漸被人淡忘,當今許多書畫家對其生平知之甚少,作品的市場價格+分低廉。這次上海崇源推出吳的力作,可以說代表了吳的最高藝術水準,上拍時,一些頗具眼光藏家競價踴躍,志在必得,最后被一藏家以9.02萬元收購。這一價格也創下了吳秋農作品的市場最高價。
坦率地說,作為市場冷門人物的吳秋農在市場上能有如此表現實屬不易,同時,也表明市場上一些藏家也在關注小名頭的精品。在藝術市場上,人們習慣于將名家劃分為大名頭、中名頭、小名頭。所謂“大名頭”,是指在《中國美術史》、《中國書畫史》等著錄上可以找到他們,并在中國美術史占有重要地位的書畫家,他們的藝術成就代表了某一時期的最高水平。
所謂“小名頭”是指藝術成就較低的書畫家,他們的名字很難擠身于《中國美術史》、《中國書畫史》之列。“中名頭”畫家則介于兩者之間,藝術成就和影響稍遜于“大名頭”。目前,在海內外市場上,一般媒體和拍賣行在推介時,往往會把注意力瞄準大名頭,如張大千、齊白石、傅抱石、徐悲鴻、李可染、高劍父、黃賓虹、潘天壽、吳湖帆、高奇峰、石魯、林風眠等,而一些小名頭書畫家往往被冷落。實際上,不少小名頭也有很高的藝術水準,有的還擅幾絕。如擅長山水的林紓、顧麟士、吳觀岱、俞原、馬駘、湯滌、吳谷祥、樊少云、顧坤伯、陳達、胡也佛、李秋君、方濟眾等;有擅長人物的吳友如、錢慧安、沈心海、俞明、沈子丞、周煉霞、黃均、任率英等;有擅長花鳥的汪溶、顏伯龍、陳子莊、王個移、諸樂三、吳弗之、童大年,陳子莊、陳秋草、吳野洲、郭味渠等;有擅長走獸的傅佐、傅佺、傅侗、熊松泉、朱文侯、曹克家、趙叔孺等。他們有的由于各種原因,未能擠身于大名頭之列。這些小名頭在市場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國內各大拍賣場上很少見到他們的作品,不少人的作品還不能上拍賣公司大拍。
二是他們的作品在市場上的價位大多不理想,有的不能形成固定價格。從總的市場表現看,一般每幅在數百至千元以上,精品在萬元左右,代表作品略高。個別的畫家作品有時也能創下天價,如胡也佛的代表作《金梅瓶八開冊》在2000年佳士得拍賣會上以27萬港元拍出,令藏家刮目相看。
對廣大投資者和收藏者來說,購買“小名頭”的精品不失為投資和收藏兩相宜。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