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裸雕與公眾風寒癥
王小波裸雕與公眾風寒癥
王小波裸雕與公眾風寒癥
王小波是一個“疲憊的人”,他在追求自己理想的過程中太疲憊了,以至于英年早逝。我相信,這一組表達當代人“疲憊”的雕塑,總有一天會進入展覽館、博物館,讓它記載下某個特殊時期探索者的“疲憊”——張檸
沒有什么比裸體能更直接地表達“自由”和“平等”的奧義。
在澡堂里,所有的人都像原始人那樣赤身裸體,一走出澡堂,每一個人都穿上了道貌岸然的衣裳。人類穿上文明的衣裳那一刻,也就是等級制度開始的那一刻、交出自由的那一刻。因此,有的民族時時刻刻都有脫的沖動,他們在狂歡節(jié)上脫、在競技場上脫、在天體營中脫,最常見的是在藝術作品(繪畫、小說、電影)中脫,以此表達他們對文明禁忌的不滿和擺脫服裝束縛的沖動,如今甚至出現(xiàn)了“5月14日國際裸體日”這樣的新風俗。相反,有的民族穿上之后就再也不敢脫了,而且越穿越多,并且在穿著上大做文章,不同的顏色和樣式對應于不同的身份。一旦有人敢脫,那么全民族都要傷風感冒(中醫(yī)稱“風寒”),只聽見一片沙啞的咳嗽聲。可見不敢脫衣的民族體質(zhì)之孱弱。
中國人就是穿上之后不敢脫也不想脫的,只要有人脫,就會爆發(fā)集體風寒癥。1917年,劉海粟在上海美專開始使用裸體模特兒,引起了軒然大波,模特兒一脫全國都感冒。為了防止感冒傳染,1964年前后干脆連在畫室里脫衣服也禁止了。毛澤東認為,模特兒是“繪畫和雕塑必須的基本功,不要不行”(《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1冊),才沒有被廢除。直到1988年的“北京油畫人體藝術大展”,那些排著長隊的觀賞者回來還是不停地咳嗽。看來中國人是要將“穿衣服”進行到底了。近期王小波裸體雕塑出現(xiàn)在藝術作品中,又一次導致了公眾風寒。有人說:表現(xiàn)王小波的自由精神,并不一定要用“裸體”的形式。當年康生也說過類似的話:我決不相信要成為畫家一定要畫模特兒。毛澤東則認為:“畫畫是科學,就畫人體這個問題說,應走徐悲鴻的素描道路,而不應走齊白石的道路。”(《文稿》12冊)。不用模特兒當然也可以畫,那只能畫山水花草鳥蟲魚,不能畫人。現(xiàn)代藝術關注的是人,其中更包括原初的人、裸體的人。
至于那些一見到裸體就傷風,一看到另一個人沒穿衣服就咳嗽的人,他們的體內(nèi)無疑是帶有一種傳統(tǒng)的感冒病菌。這種病菌針對啟蒙的抗生素、現(xiàn)代化的抗生素,產(chǎn)生強烈的“抗體”作用。
對于著作權、名譽權、肖像權這些法律問題我不懂,我也尊重王小波家人的選擇。這是另一個問題。但看到鄭敏雕塑的王小波裸體塑像,我覺得非常好。特別是他傳達了王小波的“疲憊感”,這一點非常有創(chuàng)意。王小波的確是一個“疲憊的人”,他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過程中太疲憊了,以至于英年早逝。我相信,這一組表達當代人“疲憊”的雕塑,總有一天會進入展覽館、博物館,讓它記載下某個特殊時期探索者的“疲憊”。現(xiàn)代主義美術的一個重要主題是“無聊”、“頹廢”,后現(xiàn)代美術的一個重要主題是“欲望”、“嬉皮笑臉”。“疲憊”主題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主題,也是王小波精神的深層寫照。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