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圖畫來講故事——記戴敦邦塑造的文學人物藍本
用圖畫來講故事——記戴敦邦塑造的文學人物藍本
用圖畫來講故事——記戴敦邦塑造的文學人物藍本
時間:2007-03-21 09:10:00 來源:
名家
>用圖畫來講故事——記戴敦邦塑造的文學人物藍本
以爐火純青的國畫藝術語言,將一千多位中國文化寶庫中的文學人物一一演繹出來,既有歷史感,又充滿生活氣息,成為一部值得傳世珍藏的中國各歷史年代民俗風情人物畫卷。歷史名著的傳承,用國畫形式的再創作,戴敦邦可謂獨樹一幟,為畫壇增添了一抹亮色。
古往今來,為中國古典名著繪圖者并不乏人,但戴敦邦以豐富的史料積累,力求表現時代的總體特征。他將名著化為可視覺接觸的國畫,進行再創作。上海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蔡正仁稱他的作品為“畫的每一個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是當今畫壇上的一絕,他的畫為演員塑造人物造型提供了鮮活的藍本”。
戴敦邦畫唐詩宋詞與明清小說中的人物時,所采用的畫法不同。即便是同一個人物,如武松,在《水滸》里的“影子”是絕不會出現在別的文學名著里的。
可以說,他的畫筆如詩筆,最善于捕捉特定環境中人物最為傳神的眉目表情,對于人物舉手投足的分寸把握,場景氛圍的營造烘染,以及聯想、象征手法的運用,都能恰如其分地傳送出各自的個性特征,相互間的微妙關系與矛盾沖突的因果脈絡,以活靈活現的形象再現原著撼人心魄的力量和詩意風采。
戴敦邦畫《紅樓夢》已持續了20多年,他說:“畫好非同年即同月日出生的美人胚子,實非易事。她們的一顰一笑都是在特定而統一的客觀環境的規范與制約下的貴族佳人,言行舉止不能太出格,所以絕不能以夸張與變形的手法表現與刻畫她們。”
例如宋代時期的梁山農民起義,戴敦邦繪制了梁山好漢個人畫像和群像圖,還繪制宋代社會的小官吏、商賈、小販、平民、女子、媒婆等等的畫像。這些畫面讓讀者對這段歷史在人物上有個基本的認識。此外,他在畫面上力求大場景、多人物,例如劫法場石秀跳樓、武松痛打西門慶,還有風姿綽約的潘金蓮、李瓶兒等等,畫上人物之多,景色之美,可謂一絕。
現在,這些作品集成了《戴敦邦新繪中國風情人物》精品畫集。從書中可以窺見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以及作者對古典文學的深切感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