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中國“藍蓮花”
情系中國“藍蓮花”
情系中國“藍蓮花”
時間:2007-03-19 10:09:00 來源:
名家
>情系中國“藍蓮花”
 |
紀念漫畫家埃爾熱誕辰一百年
他留著“蔥頭”,足智多謀,扶弱斗強;他帶領“白雪”,沐雨櫛風,穿山越嶺;他駕馭飛船,月球探秘,災禍頻遇;他踏足上海,十里洋場,屢被追殺……一個理想化的和平主義者、一位智勇雙全、心地善良的小記者——丁丁,伴隨著一位漫畫家筆下的24個探險故事,近80年來,征服著無數讀者。
《丁丁歷險記》的作者埃爾熱,是比利時漫畫家、歐洲漫畫的奠基者。他生于1907年5月,原名喬治·雷米。埃爾熱孩提時就具有冒險精神,“環游世界”是他的心中之夢。喜愛繪畫的他,在14歲加入童子軍時,作品就經常刊登于學校的雜志上。當時他創作的《冒失鬼巡邏隊長托托爾》,便成為后來“丁丁”的前身。1929年,“丁丁”和狗狗“白雪”,在由他擔任總編輯的《小20世紀報》與讀者見面。1930年后,阿道克船長、杜邦兄弟、卡爾庫魯斯、卡斯塔菲果等也開始粉墨登場,與丁丁一起在《獨角獸號的秘密》《七個水晶球》《太陽的囚徒》等漫畫中,演繹出了一幕幕驚心動魄引人入勝的好戲。
在中國,《丁丁歷險記》影響著幾代人的成長。如《藍蓮花》《丁丁在西藏》的故事,由于表達著畫家對中國摯友的牽掛,因而人們讀來感到格外親切。要知道,埃爾熱的漫畫得以在中國廣為傳播,我國雕塑家張充仁(1907-1998)傾注了很大的心血。是他,改變了埃爾熱對中國的看法并賦予其筆下的“丁丁”以創作靈感。
在埃爾熱早期作品《丁丁在美洲》的第一個版本中,中國人的形象是以黑社會的幫兇和打手出現的。埃爾熱以為當時的中國人“留著辮子、喜歡吃狗肉”。這足見其對中國知之甚少。他在完成前4集畫冊后,幻想讓“丁丁”也能到中國旅行。然而怎樣來表現中國,很為發愁。當時留比的中國學生張充仁,不僅向他介紹了中國的狀況,并為其傳授丹青技法。受張充仁的影響,埃爾熱《藍蓮花》中國歷險記的繪制,顯然也就是“中國文化向西方文化滲透”的一個過程。另外,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在《藍蓮花》的一幅街景中,“充仁”兩字竟然有意思地出現在商家的廣告條幅中。甚至后來讓張充仁充當《丁丁在西藏》中的人物。這不能不折服埃爾熱的“匠心獨具”,這也是畫家對這位中國好友最好的感謝方式。《藍蓮花》的出版,讓世界上很多人開始認識和了解中國。所以在47個春秋后的1981年3月,當兩位畫家重逢于布魯塞爾時,埃爾熱感慨地對張充仁說:“是您讓我發現了一個新世界!”
《丁丁歷險記》,傳承歐洲20世紀30年代連環漫畫的表現風格,人物栩栩如生,情節環環相扣,對白諧趣融融。堪稱是世界漫畫的經典之作。這部作品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暢銷2億多冊。在“丁丁迷”們今年將迎來埃爾熱的百年誕辰時,全球電影、動畫、郵票、紀念品、壁畫及MP3等有關“丁丁”人物的衍生產品已呈“洋洋大觀”之勢,將這位“永遠16歲”的丁丁精彩人生及身上“永不放棄”、“求新求變”的精神,詮釋到了極致的程度。隨著將開展的一系列紀念活動,相信又一波“丁丁熱”來勢不減。這可真是:丁丁“不老”,永遠年輕!
百年誕辰,感謝埃爾熱!
 |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