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美協副主席潘家俊評價:大瀝畫家梁煒彬的“紅棉·魚”將成為嶺南畫新品牌
本報訊(記者鄧柱峰 實習生柯媛媛 通訊員莫伯強攝影報道)陽春三月,南粵紅棉爭春傲放。在南海區大瀝鎮,年過五旬的畫家,南海美術家協會主席梁煒彬,從兩年前獨創了一個新的嶺南畫體裁——“紅棉·魚”。
在雄壯挺拔的木棉之間,勾勒幾條靈動可人的水墨鯇魚,雄壯中帶柔情,體現了南粵人民剛直之中又帶細心的性格。
廣東美協副主席潘家俊認為,“紅棉·魚”畫體現嶺南特色,將會成為嶺南畫一個新的品牌。
獨創:
紅棉花與鯇魚的首次邂逅
一個長在地上,一個卻游在水里,紅棉花與鯇魚本來是兩個不相干的東西,卻在梁煒彬的畫中共同亮相。對此,梁煒彬向記者講述起這一嶺南畫創新體裁是如何產生靈感的。
原來,2005年“八·一”建軍節前夕,大瀝辦事處要送一幅畫給大瀝消防中隊的武警戰士們,于是就委托梁煒彬創作一幅既體現“烈火雄風”,同時又體現“軍民魚水情”兩個含意的國畫。“接到這個任務后,我馬上想到‘紅棉’和‘魚’,于是我嘗試著畫了一幅幾枝紅棉花下錦魚游弋的國畫,沒想到深受消防戰士們喜愛。” 梁煒彬說。就這樣,梁煒彬獨創出了一種新的嶺南國畫體裁,一畫就將近兩年。
展出:
“紅棉·魚”北京受追捧
近一年多來,梁煒彬又先后創作了《雄風活水旺故園》、《雄花奮發魚水樂》等一系列的巨幅“紅棉·魚”國畫作品。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梁煒彬的“紅棉·魚”開始受到北京行家以及省內嶺南畫派關注。
去年12月,梁煒彬的一位北京朋友把他的一幅“紅棉·魚”國畫送到中國對外友好協會,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該畫居然受到中國友協會長、陳毅元帥的長子陳昊蘇的高度好評,還和國畫合影了。雖然沒有見到陳昊蘇本人,但這一消息大大振奮了梁煒彬。
梁煒彬,1950年生于南海,現為廣東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連環畫研究會會員、廣東省漫畫學會會員、佛山畫院特聘畫家、南海區美術協會主席。
學生時代師從南海著名畫家區太杰學習西洋畫,后隨嶺南畫派著名畫家黎葛民學習中國畫。
大瀝“紅棉·魚” 南粵的鐵漢柔情
大瀝“紅棉·魚” 南粵的鐵漢柔情
大瀝“紅棉·魚” 南粵的鐵漢柔情
廣東美協副主席潘家俊評價:大瀝畫家梁煒彬的“紅棉·魚”將成為嶺南畫新品牌
本報訊(記者鄧柱峰 實習生柯媛媛 通訊員莫伯強攝影報道)陽春三月,南粵紅棉爭春傲放。在南海區大瀝鎮,年過五旬的畫家,南海美術家協會主席梁煒彬,從兩年前獨創了一個新的嶺南畫體裁——“紅棉·魚”。
在雄壯挺拔的木棉之間,勾勒幾條靈動可人的水墨鯇魚,雄壯中帶柔情,體現了南粵人民剛直之中又帶細心的性格。
廣東美協副主席潘家俊認為,“紅棉·魚”畫體現嶺南特色,將會成為嶺南畫一個新的品牌。
獨創:
紅棉花與鯇魚的首次邂逅
一個長在地上,一個卻游在水里,紅棉花與鯇魚本來是兩個不相干的東西,卻在梁煒彬的畫中共同亮相。對此,梁煒彬向記者講述起這一嶺南畫創新體裁是如何產生靈感的。
原來,2005年“八·一”建軍節前夕,大瀝辦事處要送一幅畫給大瀝消防中隊的武警戰士們,于是就委托梁煒彬創作一幅既體現“烈火雄風”,同時又體現“軍民魚水情”兩個含意的國畫。“接到這個任務后,我馬上想到‘紅棉’和‘魚’,于是我嘗試著畫了一幅幾枝紅棉花下錦魚游弋的國畫,沒想到深受消防戰士們喜愛。” 梁煒彬說。就這樣,梁煒彬獨創出了一種新的嶺南國畫體裁,一畫就將近兩年。
展出:
“紅棉·魚”北京受追捧
近一年多來,梁煒彬又先后創作了《雄風活水旺故園》、《雄花奮發魚水樂》等一系列的巨幅“紅棉·魚”國畫作品。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梁煒彬的“紅棉·魚”開始受到北京行家以及省內嶺南畫派關注。
去年12月,梁煒彬的一位北京朋友把他的一幅“紅棉·魚”國畫送到中國對外友好協會,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該畫居然受到中國友協會長、陳毅元帥的長子陳昊蘇的高度好評,還和國畫合影了。雖然沒有見到陳昊蘇本人,但這一消息大大振奮了梁煒彬。
梁煒彬,1950年生于南海,現為廣東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連環畫研究會會員、廣東省漫畫學會會員、佛山畫院特聘畫家、南海區美術協會主席。
學生時代師從南海著名畫家區太杰學習西洋畫,后隨嶺南畫派著名畫家黎葛民學習中國畫。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