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雕板《灶君真經》
民國雕板《灶君真經》
民國雕板《灶君真經》
雕板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一,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始于唐代的雕板印刷至清代后期逐漸被較之先進的石印術和照相銅板印刷、鉛字排版印刷所取代,至清末和民國年間就很少能見到雕板印刷的書籍了。
這本《灶君真經》就是民國初年雕板印刷的佛教書籍。
《灶君真經》幅面為20.8厘米×12厘米,共12頁,每半頁7行,每行10個字,封面正中印“灶君真經”4個大字,右上方為“民國九年歲次庚申刊”,左下刻“營陵南鄉韓家村 園通庵藏板”字樣。
扉頁是一幅“東廚司命灶君神像”。右邊文字說“天師司命灶君姓張,諱單字子郭,八月初三日寶誕”。還印有“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祭灶送灶,十二月三十日接灶”的日期,以便民間準備齋供虔誠送迎。
《灶君真經》是一部西天古佛經,由唐三藏取經時帶回東土,流傳天下,苦勸眾生。其內容是除惡勸善,保佑信眾買賣興隆五谷豐登,身體康泰,到處安寧。
書中有廚房灶前“十不許”:一不許“槊鍋展碗,敲匙箸,擊碗碟”。二不許“赤身露體、骯臟身,邋遢體”。三不許“污穢便溺,血汗盆,臭溺器”。四不許“涕乖哭泣,敗人家,壞宅舍。”五不許“呵誓詛咒,恨天地,怨佛神。”六不許“穢柴作食,蔥蒜皮,雞毛骨。”七不許“熏鞋炙襪,烤臭衣,水不凈。”八不許“拋米撒面,棄五谷,丟殘飯。”九不許“殺雞宰鴨。吃齋人,要行善。”十不許“吃牛狗肉。牛耕田,狗守家。”
這本《灶君真經》是由張彩鳳等27人捐錢刻印,共捐錢二萬八千文。書后附有捐錢人的姓名和錢。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