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軻制造”到“生命狂舞”
從“馬軻制造”到“生命狂舞”
從“馬軻制造”到“生命狂舞”
時間:2007-03-16 09:34:00 來源:
名家
>從“馬軻制造”到“生命狂舞”
|
| 坐在樹上的讀書人 布面油畫 180cmx150cm 1996年 馬軻 |
|
馬軻非常強硬地把創作重點放在形象和空間的制造上,而與時尚的、貼滿了“中國符號”的繪畫拉開距離。普通觀眾大概很難確定,馬軻的繪畫就一定是中國人所作,這只能說明馬軻選擇了與“主流繪畫”漸行漸遠的方式。所以他的作品不能按照常規歸為某類,它們只屬于像馬軻一樣少數的畫家,而不是那些已經遍布世界的“大陸貨”。
馬軻曾經戲稱自己的繪畫是在“制造萬物”,我明白他要制造何物。因為繪畫不是日常觀看的映射,是反映人類對宇宙萬物的認識,這也說明繪畫的目的不是為了觀看,卻是思考。好的繪畫應該是一個信息的開放源,而不僅僅是一個僵硬裝飾物。正因為如此,馬軻不是無所不畫的畫家。他覺得不對事物有深刻的理解,是沒有理由繪畫的,那些失敗的畫作,皆是因為對事物的理解沒有到可以繪畫的深度。所以,馬軻在制造“萬物”的形象,它們不同于物理的現實,也不是其他畫家的勞作,它們是馬軻對世界認識的一個轉述,就是馬軻的“萬物”。所以即使非常勤奮地創作,馬軻繪畫的主題仍然非常少,大概就是三角、馬、大海和讀書三類。
與其他畫家翻來覆去的變化不同,馬軻十年沒有大的風格改動。這三個主題也是一畫十年。它們在馬軻手中反復錘煉,畫家解決形象問題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明顯。以至于我們可以立即辨認出馬軻的風格。這些主題經過十年的磨合,相互之間也發生了變化。在我看來,三個主題各司其職,三角代表智力,大海和讀書支配感覺,馬則是從現實中逃脫后的自由。而三者合一,得到馬軻努力為之奮斗的“意象”,繪畫也就變得意味深長了。不過,馬軻仍然希望自己能夠繪畫出真正的“萬物”,在這三個主題之后,他正在努力繪畫風景,風景要成為他第四個主題。
空間也同樣是馬軻制造的對象。在會看畫的眼睛里,繪畫是人類發明與空間搏斗的戰場。在千百年你死我活的廝殺中,畫家獲得了些許的勝利,憑借超乎尋常的智力和鍥而不舍的毅力,用紙筆抓住了一點我們心靈想要的空間。這個空間不僅證明人可以在二維存在里創造三維的圖像,而且成為畫家的權利,因為對空間的占據,實際上就是對資源的占據,這是所有人類活動的物質根源。
馬軻與他所傾慕的那些制造空間的高手一樣,也是拼搏在這個空間戰場上的戰士。但他是一個有耐心的戰士,雖然注定要遇到困難,他總是安靜地在畫布前等待,他會說,“別著急,等一等,最困難的地方恰恰會成為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因為這份執著,繪畫也給了他豐厚的回報,他制造的空間是充盈的。在他的作品前,你甚至可以舞蹈,因為那是一個充滿自由氣息的空間。這些就像他喜歡的一首歌《蓮花》,在一個巨大的空間,所有的事物自由旋轉,沒有障礙,無比通透,畫家已經開始他生命的狂舞。
但是與“主流繪畫”的疏離,可能給普通觀眾帶來疑惑,他們被寵壞的眼睛總是在尋找繪畫實際的功利目的。不過也不用擔心,什么時候中國都不缺少睿智的鑒賞家,事實也是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馬軻的畫。而且不僅是油畫和素描,馬軻還有大量水彩、雕塑甚至水墨畫的創作。我經常吃驚于馬軻涉及的創作領域如此廣泛,這些則完全因為他扎實的功底。馬軻的繪畫已經非常成熟,他有能力創造更有力量的作品,他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很多年前我就相信馬軻是一位重要的畫家,我現在仍然這樣認為。但這個時代總是有種帶點幽默的悲劇感。馬軻的強硬就是不與時同,一個畫家選擇了接近繪畫本真的方式,卻因此顯得突兀。我期待這樣的狀況得到改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