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天價畫作”神秘露面寧海
潘天壽“天價畫作”神秘露面寧海
潘天壽“天價畫作”神秘露面寧海
時間:2007-03-16 10:52:00 來源:搜狐
拍賣
>潘天壽“天價畫作”神秘露面寧海
 |
僅一幅《耕罷圖卷》估價就達上千萬 當地動用了公安、消防、保安24小時監控
金報訊 (通訊員 周武軍記者吳丹娜)潘老的畫不是說說就貴的,這從相關人員的一些舉動中就看得出。寧海館藏潘天壽作品展昨日開展,寧海館鎮館之寶、潘老的兩幅作品《耕罷圖卷》與《秋光爛漫圖軸》亮相,有關部門動用了公安、消防、保安三組人員24小時監控,晚上還開了紅外線防盜。一幅《耕罷圖卷》,專家估價上千萬。
據了解,潘老存世作品沒有過千,而且散失較多,浙江僅存200多件,也許正是這一原因,導致近年來潘老作品價格不斷上漲,而且偽作多。潘天壽紀念館館長、研究員盧炘教授認為,潘老作品的鑒真任重而道遠。
《耕罷圖卷》估價1000多萬
本次畫展的特點是同時展出了大師早、中、晚期的部分代表作品,以顯現潘老藝術發展的整個過程。展出作品共計32幅,潘老早期的《緋袍圖軸》、《凌霄花圖》等作品,畫面表現非常有力度、有膽魄,氣勢恢宏、不同凡響;中期作品則受老師吳昌碩的影響,畫面構圖精巧、風格清新,如《雞冠八哥》等作品,就深得吳昌碩神韻;而到了晚期,大師又跳出老師的技法自成一家,作品更加嫻熟、有張力。
被稱作寧海館鎮館之寶的《耕罷圖卷》是潘老1949年所作,于1962年捐贈給寧海縣政府。圖中,一頭剛剛耕作完在休息的牛,身體像座山一般橫在畫面上,給人帶來心靈的震撼,氣勢宏大,讓現場觀看的畫家連連贊嘆,專家估價上千萬。
據悉,這次展覽將持續到本月16日,因為書畫容易受潮,比較難以保存,所以展覽完后,潘老的真跡就將轉移他處保存,何時再露面成為疑問。
潘老真跡浙江存有200多幅
據潘天壽兒子潘公凱介紹,潘老的作品散失較多,特別是經歷了多次戰亂和政治運動后,存世作品尚不過千。潘天壽紀念館館長、研究員盧炘教授統計過潘老留存浙江的真跡數量,共200多幅,其中包括杭州潘天壽紀念館200多幅真跡和寧海館藏32幅。盧炘教授稱,這當中也不排除在民間還有未面世的潘老真跡。
近年來,潘老書畫作品的市場價格直線飆升,如2002年在浙商拍賣行以20萬落槌的《紅菊熏風圖》,2004年再現于浙江一通秋拍,估價200萬,卻拍出230萬的高價,整整漲價11倍。而2004年6月6日北京中貿圣佳所拍的《松鷹圖》成交880萬元。
“收藏家四處尋覓潘天壽作品,但真正肯出手轉讓的潘天壽作品少之又少,隨著書畫市場的火爆,潘天壽的書畫贗品也在近幾年多了起來,全國不少拍賣行都有為數不少的偽作。因此,對潘天壽先生書畫的鑒真去偽意義重大,任重而道遠。”盧炘這樣表示。
盧教授還闡明了有關對潘天壽畫作的鑒定要點:一.對潘天壽的作品要總體把握精神面貌;二.潘天壽的生平和藝術個性的各個分段時期;三.筆線、墨點、色彩的獨特體現;四.章法布置及印章難仿。他表示,潘天壽又以“不雕”為座右銘,觀其畫,畫面清清爽爽,一筆是一筆,一點是一點,不拖沓,不啰唆,明豁有力。許多偽作,正是在這些方面不及而被識破。偽作畫面上常常出現不該有的點和線條,顯得瑣碎繁雜。要知道潘先生不但功力深厚,而且對于每一筆都是經過思考的。
潘公凱憶父親“他有著典型的寧海人性格”
“他是一個執著的藝術家,對物質要求很低,衣著也很隨便,但境界卻是相當高的,寧海人堅毅、質樸的性格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昨日,在潘天壽藝術中心的落成典禮上,面對著父老鄉親熾熱的眼神,潘公凱終于難以抑制心中的感情,說了出來。
別人分不出誰是門衛
潘公凱說,父親除了藝術,對物質生活的要求很低,他為人平和,從不對人吹胡子瞪眼,衣著也很隨便。記得他在浙江美院當院長時,和門衛站在一起,別人還認不出誰是門衛。
原以為潘公凱走上繪畫道路不是一件稀奇事,鐵定是受到潘老的影響,可潘公凱卻說,父親比較民主,從不強求孩子學什么。
“其實,我走上繪畫這條路,與父親并無直接關系。”他說,上小學時,其實是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上初中時,他的理科成績也很好。不過,當時我參加了學校的一個繪畫興趣小組,是畫得最好的一個。圖畫老師便希望我報考浙美藝術附中,我開始不愿去,但那個老師卻代我報了名,連5毛錢報名費也是他出的。就這樣,我糊里糊涂上了浙美藝術附中。應該說,父親對我的影響是精神上的,而不是具體的畫技。我對他的畫是“師心不師跡”。一個畫家要想做出自己的成績,就不能復制別人的技法和語言,否則就像大土豆生出的小土豆,毫無個性可言。
他有寧海人的堅毅,我也有
“我父親的童年、少年時光都是在寧海度過,他身上有著典型的寧海人性格。從小受父親耳濡目染,我多多少少也繼承了父親的這種寧海性格。”除此之外,潘天壽不少反映家鄉風物、人情的作品也使他間接地了解了寧海,加深了對寧海的認同。“后來,我為了研究父親的成長經歷,曾來寧海專門作過調查,與寧海當地一些有關人士進行過多次接觸,對寧海的了解才更全面了些。看到寧海的經濟發展很快,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我心里特別高興。我真誠地希望老家能迅速富起來、好起來,這是我的愿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