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追索:古代藝術品到底該歸誰?
文物追索:古代藝術品到底該歸誰?
文物追索:古代藝術品到底該歸誰?
美國不少博物館正在讓一些世界著名的文物回到它們的故鄉,這個行動引發了不少爭論。這是一個正確的措施嗎?到底誰該擁有這些承載著歷史的文物呢?
歸還 彌足珍貴的雙耳杯
1972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為一件名為洛尼奧斯雙耳杯的古希臘瓶子支付了創紀錄的10億美元。這個用于混合水和酒類的12加侖的罐子是古希臘藝術大師洛尼奧斯僅存的24件作品中的一件。當時大都會博物館的董事托馬斯·霍陶醉于這件作品所具有的古典美,說它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藝術品”。
這個瓶子出土于羅馬附近的伊特魯尼亞古墓并被走私出了意大利,僅僅一個月后,它就被文物販子購得,這個并不簡單的過程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去年對文物出處調查的結果。因此,大都會決定,當下個月博物館公布其古希臘和羅馬收藏之時,這個著名的雙耳杯將被打入另冊,明年它將被送回意大利。
把雙耳杯賣給大都會博物館的羅伯特·赫希特說,他是從貝魯特購得此件稀世珍品的,當時它被安置在壁櫥內的一個鞋盒中。雖然這個故事實在讓人懷疑,但羅伯特提供了一份書面證明以表示他所說的全是事實。即便如此,仍然有鍥而不舍的記者試圖揭開這個雙耳杯的真正身世,這些記者給了它一個別號“熱杯”,以表明它所受到的追捧。
爭議 大相徑庭的道德準則
多年來,古董販子一直遵守著“不問不說”的信條。然而事實上,僅大都會博物館就已經歸還了20多件被查明身世的文物。而在整個美國,從東海岸的波士頓到西海岸的洛杉磯,到處都有博物館在和意大利進行著有關于館藏文物歸屬的談判。還有更多的其他國家,包括希臘、埃及、秘魯等都提出了收回流失文物的要求。關于這些古代寶藏的歸屬爭吵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希臘政府為了向英國要回埃爾金大理石都快吵了200年了。這類關于藝術品的追索行動往往會引發一場含義遠遠超過文化遺產本身意義的大辯論。
就在簽署了歸還雙耳杯的協議后不久,大都會的現任館長菲利浦·德·蒙特貝羅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說,其大意就是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要讓這些古文明的產物回到它們原來的地方?那里已經都是現代化的城市,所謂的古文明只是在那里被創造而已。他說,文物應該屬于全人類。
但是文物原產國堅持從道德的高度對文物歸宗的原則大加贊揚,這還得歸功于打擊走私文物的國際公約。意大利、中國、墨西哥、伊拉克等文明古國對瘋狂的文物販子們的打擊越來越重,因為他們為黑市輸送貨物,并且哄抬著文物價格。
藝術博物館的董事們卻有不同的想法,他們的確對藝術品被盜竊感到痛心,但他們不認為藏有藝術品就是罪過。他們為自己辯護說,保存大量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藝術品,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使人類了解這些藝術瑰寶。
交易 來歷神秘的文物買賣
而且,古代藝術品在歷史上也從未停止過流動,也從未躲過戰爭的殃及———在拿破侖征服埃及后,盧浮宮很快就充斥著古埃及的各種寶貝。而一個世紀前的歐美博物館是通過“零件”來豐富館藏的———所謂零件,就是指在古跡成功挖掘后,來自西方的“考古學家”和當地地頭蛇對于文物的一種“合法”分配,各人分得不同部分,每個部分便稱之為“零件”。
現在,文物來歷不明的現象更多出現在新興博物館中。
洛杉磯的格蒂博物館在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大肆采購各種文物,這些貨色的來路當然是魚龍混雜。在它的藏品中最令人驚異的是一件古希臘時期的葬禮用頭冠,它閃動著絢麗的金色光芒。格蒂博物館于1993年以1500萬美元把它收入囊中。博物館館長瑪麗隆一開始拒絕了這個交易。但之后,她卻改變了主意,格蒂的董事立刻飛到雅典簽訂了購買協議并且得到了這頂頭冠,這筆神速的買賣看起來實在像對文物的掠奪。
追索 風起云涌的打擊行動
意大利也在仔細地對格蒂的每一件藏品作背景調查。在警方突擊搜查了一個文物販子的倉庫后,發現里面滿是遭掠奪文物的照片。意大利官員順藤摸瓜查到了格蒂博物館和其它一些博物館。他們接下來的行動震驚博物館界,他們指控瑪麗隆和羅伯特·赫希特犯有共謀走私文物罪。這起案件已于一年前在羅馬開庭,檢控方放出話來“這場審判將比愷撒的統治時間還要漫長。”
去年春天,格蒂博物館與意大利方面開始談判關于52件涉及盜竊嫌疑的館藏珍品的歸屬問題。但談判11月份被擱置,原因是一件被意大利漁民于1964年從海中打撈起來的青銅年輕人雕像是原產于希臘的。
意大利法院在兩次審判中都判決購買者違反了文物保護法,然而在1970年,這尊雕像被偷運到巴西,最后到達德國。在慕尼黑,一個文物商人把它賣給老格蒂本人。意大利方面表示,除非格蒂博物館保證歸還“青年”雕像,否則談判就無法進行。
現在,這個“青年”雕像已經回到了意大利。也許對意大利人來說,他們是為爭取國家榮譽和道德的制高點而奮斗。意大利官員們因此慷慨地和美國記者們分享信息,其中包括克里夫蘭、普林斯頓等美國各地博物館,很多博物館還是從記者嘴里才聽說自己的藏品成了意大利政府的追索對象。
解決 眾說紛紜尋找出路
現在,一些博物館通過詳細的調查避免了藏品被追索,如去年埃及官方宣稱圣路易斯藝術博物館的一件有3200年歷史的彩繪面具是被人從埃及倉庫中竊取的。博物館則答復,在購入這個面具之前,他們早已會同學者、國際刑警組織甚至還有開羅博物館的高級管理人員一起徹查過這個面具了。
一些博物館則希望意大利能推動建立合法的文物交易市場,文物能被給予合法出口的許可,而不會被以“國家財產”的名義遭到追索———日本已建立類似市場。另一些人則認為現在最大的希望是擴大在珍貴藝術品項目上的貸款額度———這正是意大利向他的談判對象所揮舞的胡蘿卜之一。菲利浦·德·蒙特貝羅等人則相信建立更具流動性的合法交易體系才是解決問題之道。只是關于文物的真正身世,即使到了現在的互聯網時代,仍是個難以考證的難題。
相關鏈接
近年有影響的文物追索案
●1995年,英國警方截獲兩批中國文物,包括恐龍化石、中國史前陶器、商周青銅器、宋元明清陶瓷及墓志等,共3494件。由多方面專家組成的中國追索工作小組,經兩年艱苦的法律和外交努力,在1998年1月將這批國寶帶回了家。這是我國以法律武器為主、輔以外交手段追索流失文物的首次成功。
●1998年5月,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辦法的公約》,美國海關向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歸還了47件被查獲的中國古代文物。據估計,每件文物的市場價都在1萬美元以上。
●2000年,在紐約克里斯蒂拍賣行將公開拍賣一塊中國的武士浮雕前,河北省文物局得知這是6年前河北保定五代前蜀節度使王處直墓中被盜掘走私出境的4塊浮雕中的一塊。他們立即向美國提出中止拍賣的要求,后來被盜武士浮雕終于回到祖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