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來--婁師白對于中國畫壇的意義
一路走來--婁師白對于中國畫壇的意義
一路走來--婁師白對于中國畫壇的意義
時間:2007-03-15 09:02:00 來源:
名家
>一路走來--婁師白對于中國畫壇的意義
王愛紅
齊白石是婦孺皆知的國畫大師、人民藝術家。“在中國近代繪畫史上,還沒有一個畫家能像齊白石一樣讓人們所喜愛。”(《白石老人的啟示》王明明《草間偷活---齊白石筆下的草蟲世界》代序)他的作品首先是在題材上突破了歷來士大夫畫家視野所及的領域,從鮮花美果到蔬菜糧食,從神鷹、仙鶴到青蛙、雛雞,從和平鴿、雨耕圖到燈籠、火炮、不倒翁,一般畫家看不到、想不到,所謂“不入畫”和無法表現的東西,都可以引起畫家濃厚的興趣,他都可以信手拈來,別出筆墨的高技和韻味。這使他的畫有了更廣泛的讀者,也為廣大讀者所喜愛。從師法古人、衰年變法到法外之法、自成家法,表現了齊白石輝煌的藝術成就。作為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座豐碑,齊白石已經無可置疑地成為我們可供研究可供借鑒可供學習可供發展的一個“傳統”。
在這個“傳統”里面,婁師白的名字凸現了出來。婁師白在當今花鳥畫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一名畫家,沒有幾個人能夠像他這樣,他的畫名和影響早已超出了畫壇范圍。婁先生畢生都在不遺余力地學習研究和傳播白石繪畫藝術,為中國美術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作為追隨齊白石半輩子的入室弟子,他為我們踏出了一條完好的路。他使我們相信齊白石大師沒有遠去,這甚至可以使我們清晰地看到老人的影子。婁師白先生在這條路上執著地、無怨無悔地走著,走著.......
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不管您愿意不愿意,在中國畫壇,人們很容易把婁師白先生的名字和白石老人的名字聯系在一起。這幾乎成了人們的一個習慣。不管是書畫愛好者、專家、收藏家還是知道或者不知道婁師白先生名字的人都愿意這樣去聯想,也自然會這樣聯想。在婁師白先生之子婁述德所整理的《婁師白藝術年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婁師白先生與白石老人同籍湖南,自14歲就跟隨齊白石學畫,16歲正式拜師,直至齊白石去世,長達25年之久。因師生之誼,1937年,齊白石將婁師白的原名婁紹懷改為少懷,號師白,并刻了一方“師白”印章送他。從此,婁師白便與齊白石產生了千絲萬縷的關系。古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種近乎父子的關系首先維系著中國傳統的繪畫教育模式,那就是師傅帶徒弟的古老方式。事實上,在婁師白的藝術成長過程中體現了兩種繪畫教育方式,后一種則屬于現代美術教育體系,那就是正規的學院式的教育訓練。在這份《年表》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婁師白1939年畢業于北平美術學校,同年考入北平輔仁大學美術專業。在這里,他系統地研習了中西方美術理論,對中國畫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在創作上也有很大的提高。
有人說大樹底下好乘蔭,但大樹底下難以成為大樹。婁師白乘了涼,但必須承受巨大的壓力。不管是誰都會知道,這種壓力首先來自齊白石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他非凡的藝術造詣,也就是白石老人的名”。另外,還有一些來自社會的陋習和“文革”中怠誤。伴隨著這種始終追隨著他的壓力,擺在婁師白面前的一個重大的課題就是繼承和發展的問題。對此,他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汗水,更加清晰地看清自己,找到自己,以不至于淹沒自己。憑借他在國畫藝術方面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和自己感,他能夠對白石大師及我國傳統的國畫藝術有著準確的認識與把握。他沿著白石大師生前努力的方向,在開拓國畫藝術平民化的發展道路上,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首先,在繪畫題材上婁師白有了很大的拓展,較白石老人更加豐富多樣。在先生畫集出版的《自跋》中,婁師白寫了這樣幾句話:“入耄耋之年,雖不敢有‘老夫聊發少年狂’之想,但仍有奮力一搏的念頭,執意繼承齊白石老師‘衰年變法’的精神,不斷探索具有時代氣息的新題材、風格,以國畫創新為一大快事。”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也許是由于時代的關系,婁師白入畫的題材內容的確超出了白石時代。正是由于時代的關系,利用交通便利的條件,婁師白不僅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而且跨出國門,十幾次到世界各地,傳播地方文化和齊白石的繪畫藝術。而每到一地他都留下了自己深刻的藝術痕跡。這也是白石時代無法比擬的。我們知道,中國美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生發著自己如此積極的作用。婁師白一路走來.......用他手中的筆歌頌我們的祖國和人民,表達他對祖國和人民的一片深情。因此,他的畫明朗、清新、簡練,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這與消極避世、超脫孤寂的古代文人畫創作是截然不同的。在他的作品中,洋溢著健康、歡樂、和諧、倔強、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所以,他的畫是積極的健康向上的,樂觀的,同時,也是美的。這正是先生長壽的秘訣所在。他不斷參加社會活動,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現在雖然已近90歲的高齡了但仍以北京師白藝術研究會為基礎廣收青年畫家為弟子,致力于中國書畫事業,為中國美術承傳和發展作著貢獻。
婁師白是在詩書畫印等方面有著全面修養的藝術家,他的畫達到了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境界,筆墨凝練,老筆縱橫,將水墨功夫發揮到了極致。他的篆刻與繪畫書法一樣,師承齊白石,從漢《祀三公山碑》得到啟發,改圓筆的篆書為方筆;從《天發神讖碑》得到啟發而形成了大刀闊斧的單刀刻法,又從秦權量、詔版、漢將軍印、魏晉少數民族多字官印等受到啟發,形成縱橫平直、不加修飾的印風。“學我者生,似我者。”“做畫在似與不似之間為妙,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婁師白深得白石老人的藝術真諦,并牢記老師的教導,在白石藝術的基礎上,他的寫意花鳥畫創作方面所表現出的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力可以上溯到徐渭、朱耷、揚州八怪以及吳昌碩、陳師曾......在文人畫的基礎上,廣泛吸取民間藝術傳統,為中國花鳥畫注入了蓬勃生機。
婁師白在大樹身邊最終成了大樹,而且結出了累累果實。對中國畫的教學方式,對與傳承和發展中國畫藝術以及藝術的思想性和社會性等方面,婁師白仿佛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啟示。今天,我們看到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黃胄的驢,我們還欣喜地看到婁師白的小鴨子。當然,這只是藝術大師們的一樣“絕活”。就是這小小的“絕活”反過來成了代表大師的藝術符號。我相信這只活靈活現、乖巧可愛、令人心動的小鴨子并非偶然得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