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目青山夕照明——讀姚天沐的水墨畫
滿目青山夕照明——讀姚天沐的水墨畫
滿目青山夕照明——讀姚天沐的水墨畫
時間:2007-03-14 09:35:00 來源:
名家
>滿目青山夕照明——讀姚天沐的水墨畫
董志敏 王平善/文
中國畫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能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師造化”的精神起著重要作用。而在創作中的“物我兩忘”、“天人合一”,正是中國畫的靈魂所在。已過古稀之年的中國美協理事、山西省美協主席姚天沐,正是踏著這塊基石長期追求和拼搏,從而不斷走向藝術高峰的。姚天沐的畫,妙趣橫生,生活氣息極濃,鄉土味道甚厚,讀其畫作,一股現實主義的自然優美氣息迎面撲來。似乎可以這樣理解,作為新中國建國伊始培養起來的、親歷美術事業發展的老一代畫家,如果說他早期創作的《群英赴會》、《在艱苦創業的日子里》、《乘勝前進》等人物畫是對英雄年代激情的頌揚,《滿院春光》、《黃河岸》、《黃河腹地》等,是對黃土地滄桑的歷史及生命品格的深沉禮贊的話,那么他在后來的花鳥畫中所抒發的則是對生命靈性、生命神采、生命意趣更為純真的感悟。在畫里,體現了他對人與物、人與自然、生機活力與生命生態乃至繪畫表現的認知,達到了人與自然之美、藝術之美以及人生之美最精粹、最純然、最富靈性的統一。這是中國傳統繪畫最深刻的文化內蘊和美學境界,也是姚天沐開拓繪畫新境的審美心理和藝術軌跡相應和的必然結果。
姚天沐最愛畫松鼠,這是他返樸歸真、頑童般情趣的寫照。他善于用簡練、概括的手法,活靈活現地刻畫出松鼠的各異姿態。其用筆流暢有力,墨色干濕變化相宜,畫面樸實自然,不但取其形更顯其神,達到了形神兼備的意境。從《松間》圖中我們看到,秋天里,在茂密的松林中,兩只松鼠在果實累累的樹上采摘、玩耍,畫中的樹木,水墨淋漓,小松鼠的形態,活潑自然,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些乖巧機靈的小生靈不僅激起了人們對自然生命的眷戀,更令人關愛弱小的生命。與其說我們是在欣賞一幅作品,不如說作品已經將我們帶入森林這美不勝收的大自然中。
在《寒花晚色香》中,深秋的菊花迎風綻放,幾只可愛的小雞雛在花叢中覓食玩耍。雖著墨不多,但作者營造的畫面意趣已將其內涵一覽無余地展現出來,那份自在與悠閑,給人帶來安閑、寧靜之感,使人讀來余味無窮,更將我們的思緒帶入安靜祥和的田園生活中,這大概就是畫家的用心所在。
如果說,姚天沐的藝術成就有賴于他數十年來用忘我的生命之情、之態體驗著人生的艱苦與磨礪,有賴于耐心求索后的積累的話,那么如今這些具有回歸意味的水墨之作,應該說是他繪畫藝術中曾有的那種現實精神與生命意識的升華,是對在生命自然新的領悟,是對藝術與人生真諦有如返樸歸真般地反思、深省的變格,最終迸發出對生命本真之靈、之光的抒寫熱情,進而由寫實、寫境到寫靈,正所謂參化寓意,“感而遂通”。
20年來,姚天沐堅持用傳統中國水墨畫的形式來表現花鳥動物。他用蘸滿激情的畫筆謳歌美好的生活。他在繪畫上每邁出一步,都與追求水墨畫的最高境界分不開。“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用這句葉劍英的詩句來形容他的創作是再恰當不過了。
(發表于2003年《中國書畫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