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龕》魏立剛書象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植龕》魏立剛書象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植龕》魏立剛書象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時間:2007-03-13 08:49:00 來源:
名家
>《植龕》魏立剛書象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魏立剛是書法藝術家,更是對傳統規則的叛逆者,在他的作品中,即可以看到對中國書法本質精神的堅持,同時還可以察覺到他從書法內部展開的革命。2007年3月4日,魏立剛書象藝術展《植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那些深深淺淺的抽象水墨字畫與同期展出的《美國藝術三百年》的作品在美術館大廳中輝映成趣,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藝術評論家殷雙喜以及各界藝術名流紛紛出席開幕儀式并為展覽致詞和發表評論。
魏立剛最早從事數學,在南開大學教授數學。不過很快他便醉心書法藝術,走的是草書加大篆的路子。在20世紀最后20年間,他的“魏氏魔塊”和“立剛圖例”與中國書法的現代探索趨勢聯系在一起,這確定了他的藝術風格和創作標準。魏立剛在藝術上所做的追求,不是風格的確立,而是對書法觀念的嶄新闡釋,特別是建立書法與自我、書法與文化認知和書法與視覺文化形態新的關系。在魏立剛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漢字的迷戀。抽象的作品看上去是采取了“解構主義”的方式,但在“解構”的同時,他做了“再結構”的工作。在傳統的書法中,文字是現成的堆積,是順手拈來的“歷史積淀”,其具體的社會意義只有在他們特定和具體的上下文中才得以存在,而魏立剛的作品中,文字內容是名不見經傳的、個性化的生命碎片,作品破壞了傳統的結構機制,但創造了一個松散朦朧的平行結構,漢字個體的單向信息在這個空間里與其他個體交融和擴展,構成了關于字義的新的寓言或神話,在我們面前,魏立剛呈示了一個既富觀念價值又富視覺價值的新書寫文本。
魏立剛作為中國現代水墨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把他的作品放到中國當代藝術的背景中去觀察或許能更好理解。21世紀中國藝術的許多重要發展趨勢都與漢字書寫有關,旅居海外的藝術家徐冰可能是最早最突出的代表。而魏立剛和他的“書象”藝術一樣不可端倪,且讓觀眾等待下一步他會如何構建新的神奇。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