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雜拍賣領銜杭城藝術品拍賣市場
瓷雜拍賣領銜杭城藝術品拍賣市場
瓷雜拍賣領銜杭城藝術品拍賣市場
時間:2007-03-12 10:37:00 來源: 時報訊
拍賣
>瓷雜拍賣領銜杭城藝術品拍賣市場
|
| (清 紫檀夔紋博古柜 126.5×194.5cm) |
|
“很多買家在獲知信息后,紛紛趕來公司,甚至有好幾個想現在就讓我把東西賣給他。”張敏濤手指一件明末清初高浮雕四妃十六子犀角杯,對記者說。
作為浙江錢塘拍賣的負責人,張敏濤在去年8月份其組織的首場瓷雜拍賣大獲成功后,第二場大型拍賣又將在3月31日西湖邊的凱悅大酒店登場。
這次的拍賣雖然也是瓷雜,但和上次比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拍品數量大大增加,達到超規模的400多件外,一個全國首場的明清家具專場更是讓業界充滿了期待。
起拍總額超過1億元
錢塘拍賣在去年8月份的首拍令人記憶猶新。杭城藝術品拍賣市場一直以來以書畫見長,但該次大瓷雜拍賣卻在“書畫中”一炮打響。
當時安排了400座的拍賣大廳,被來自省內外的600多人擠滿。雖然出手者多是外地人,但毫無疑問,省內感興趣群體的龐大,在當時即已可見一斑。經過三小時的競拍后,當場成交4000多萬元。
經過大半年的準備,即將開始的第二場拍賣來勢“洶洶”。據張敏濤透露,目前已經確定的拍品預計為480件,分兩個專場舉行,其中瓷雜專場共有拍品280件,古家具專場則有拍品200件。“預計整個起拍總額突破1億元。”他說。
從起拍總額上看,瓷雜專場約占6成,達到6000萬元。家具則是本次拍品的亮點,200件拍品的起拍總額共計在4000萬元左右。
瓷:清三代官窯瓷是代表
與上次相比,第二場瓷雜拍賣毫不遜色。用張敏濤的話說,瓷雜藝術品一直是錢塘的傳統強項,公司也想在杭州坐上該類拍賣的頭把交椅。
由于受眾面廣、海外市場潛力大,瓷器仍舊是本場拍賣的重點。據統計,瓷器在所有拍品中約占三成,達到150件。
信心來自拍品的質量。清三代官窯瓷數量較多,是本拍的一大亮點。“清乾隆仿官釉大天球瓶,即是其中一件。”張敏濤說。
明清兩朝官窯始終推崇并效仿宋代五大名窯產品,尤其對汝、官、哥釉更是情有獨鐘。這種對單色釉產品的熱衷,不僅體現了我國的傳統審美趣味,并且對當今的瓷器鑒賞產生重要影響。
據記者前期探訪,該天球瓶不僅形制規整,釉色精美,而且是迄今所知最大的一件乾隆官窯天球瓶。預計起拍價在300萬元以上。
此外,明永樂官窯青花花果紋執壺、明初龍泉官窯墩式碗、康熙青花人物筆筒、雍正仿哥釉雙耳尊、乾隆青花纏枝蓮紋鹿頭尊、乾隆胭脂紅三足爐和乾隆青花梵文高足杯等等,都將在本次拍賣會上亮相。
雜:一個杯子有人想200萬先拿下
用特大號犀牛角圓雕而成,并在上面精雕人物16名;用一支象牙圓雕而成,藥王呈立姿,攜葫蘆杖,一手拈藥草,面容清秀,一派仙風道骨......包括竹、木、牙、角、銅等在內,目前涉及各類古玩的投資者越來越多。
從本次拍賣看,古玩數量之多,規格之高,也是在之前的同類拍賣會上絕無僅有的。
其中,最搶眼的拍品來自一件犀牛角杯,該件稱為“高浮雕四妃十六子犀角杯”的拍品,據稱從海外流入,系宮廷舊物。由于材質完美、形體巨大、雕工細膩,在所有同類拍品中非常突出。“現在就有幾個買家想事先拿下。”據透露,該杯屆時拍賣價估計在200萬元以上。
此外,清竹雕踏雪尋梅香筒、清紫檀雕乾隆御題詩壁瓶、清乾隆染色象牙雕藥王像也是古玩類拍場中的代表作品。
文房類中,首推清康熙松花石雕古鳳池硯,為御用之硯;另外如銅器、佛像、玉器均有精美珍貴的作品。如商代青銅觚,有銘文,為海上大藏家舊藏,另有明青銅造法界語文殊菩薩像,此尊佛像規格碩大,品相佳美,非常罕見。
家具:杭城首個專場
約200件的明清古家具,成為本次錢塘拍賣的“殺手锏”。
“我們從北京、蘇州、天津等三個古家具最為集中的地方,征集來這些拍品。雖然在省內尚屬首次,但按我的判斷,肯定受人歡迎。”張敏濤認為,家具既有實用價值,又有投資價值,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浙江,應該有一大批消費群。
從拍品看,明代家具占有相當比重。在材質上不僅有習見的紅木、雞翅木、櫸木,更有收藏界奉為極品的黃花梨和紫檀。“其中,黃花梨和紫檀材質古家具約有60件,此外以紅木為主。”
起拍價最高的一件拍品為“清?紫檀夔紋博古柜”,由于材質、做工突出,起拍價達到350萬元。不過,據張敏濤透露,本次家具的起拍價一般在幾萬元至二十幾萬元之間。
其中,廳堂擺設、書房擺設占到了絕大多數,此外則為小雜件以及家具裝飾物。“家具應該是目前市場的熱點,房子大了,生活好了,我覺得喜歡這些的人肯定會更多。”對于即將開始的拍賣,張敏濤表示。而據他稱,古家具收藏前四五年間的回報率都較為穩定,在20-30%之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