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數千巖畫遭人為破壞
寧夏數千巖畫遭人為破壞
寧夏數千巖畫遭人為破壞
寧夏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目前,寧夏已有數以千計的巖畫慘遭人為破壞而不復存在,或流落他鄉、異地收藏。
寧夏靈武馬鞍山二道溝巖畫幾乎被破壞殆盡,原地保留的巖畫石已寥寥無幾;包括大麥地在內的中衛北山巖畫數量也在逐年減少;而被評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的賀蘭山巖畫也因開山筑路、拉沙取石而屢遭破壞。
巖畫遺產作為史前及歷史時期的「石書」,記錄了早期人類放牧、狩獵、祭祀、爭戰、娛舞等生活場景,以及羊、牛、馬、駝、虎等多種動物圖案和抽象符號,是民族文化長期交融的結晶,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從事長城和古巖畫研究的寧夏博物館原館長周興華說,巖畫多存在于邊遠山區,由于巖畫脫離原生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就失去了其原有價值,所以一般采取就地保護原則。然而野外巖畫在長年累月的風吹日曬之下,許多石板和石塊上的巖畫已經剝落,還有一些刻有巖畫的巨石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人為破壞。
在已知的巖畫遭遇保護難的同時,部分巖畫甚至還沒有被調查記錄。寧夏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調查顯示,寧夏5個巖畫區、42個巖畫點有巖畫約4.5萬幅。而寧夏巖畫在發現后的25年間已經記錄在案的巖畫僅有2.08萬幅,只占寧夏巖畫總量的46.2%,仍有大部分巖畫遺存需要調查和記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