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如何不思鄉
昭君如何不思鄉
昭君如何不思鄉
古代描刻王昭君的藝術品,既有旌旗簇擁,笳鼓喧鳴,浩浩蕩蕩出塞和親的壯景,亦有懷擁琵琶,一步三回頭,離土思鄉的小品。
我認為后者更能準確地體現昭君剛柔相濟的華夏女性的性格,亦更富藝術感染力和人性化。
圖中是一尊高24厘米的晚清象牙雕件──“昭君出塞”。歲月的撫摩,為器物罩上了一層棕黃瑩潤的皮漿??碳腋叱慕乘嚢讶宋镄蜗蠹扒楦械耐庋影盐盏檬謧魃竦轿哗ぉび新溲愠留~之貌的昭君,身披斗蓬,懷抱一把心愛的曲頸琵琶,回眸離別的故國與親人,一種“東顧忽思鄉路遠,琵琶無聲人戚泣”的依戀不舍之情溢于外表。但她仍以國家民族大義為重,毅然縱馬,踏著漫漫黃沙,向著萬里漠外緩緩前行。
一高鼻深目,著窄袖廣衫,頭戴虛頂尖胡帽,足蹬番靴,胡須拉碴的彪悍匈奴馬卒亦被昭君的節義感動。其仰臉鎖目,似想勸慰,又無語以對。他惟一能做的,是稍稍挽轉馬疆,欲使胡馬慢行,能讓昭君多瞅幾眼南國鄉路。而昭君座下那匹高頭胡騎,舉蹄又止,低首悲鳴,一步一回首,頗近人性。雕件中人馬三者情感交融,生動鮮活,觀之令人嘆喟不已。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