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業(yè)內人士普遍看好07藝術市場
中國書畫業(yè)內人士普遍看好07藝術市場
中國書畫業(yè)內人士普遍看好07藝術市場
時間:2007-03-05 08:54:00 來源:雅昌藝術網
拍賣
>中國書畫業(yè)內人士普遍看好07藝術市場
|
| (左起著名畫家董良達、評論家姚剛、北京畫店經理魁華、嘉德拍賣公司徐軍、收藏家劉志遠、收藏家李世輝、收 |
|
 |
春節(jié)期間,北京部分書畫收藏家、評論家及拍賣行業(yè)人員匯聚一堂,在慶賀新年來臨之際,暢談中國書畫市場的過往與未來的發(fā)展態(tài)勢。他們普遍認為,2007年對于藝術市場來說是積極樂觀的一年。筆者作為參與討論的相關人士之一,亦有所感言。對于何以看好2007年的藝術市場,本人從市場和拍賣參與主體這兩方面發(fā)表幾點個人見解:
從市場的角度分析:
一 、通過對2005、2006年中國拍賣市場特別是藝術市場的觀察,中國書畫在拍賣界的份額逐漸縮小,該現(xiàn)象一方面表明:藝術品藏家和行家的專業(yè)性有所提升;另一方面說明:真正可以參與拍賣的書畫作品必須達到相關的拍賣標準,才可以成交或拍高。由于市場的變化給眾多拍賣公司的拍品征集帶來了非常大的難度,因此,可以成功拍賣中國書畫的拍賣公司屈指可數(shù),且大多集中在北京。目前,在上海已有兩家專業(yè)拍賣中國書畫的公司解體,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為書畫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契機。
二 、2005年由于種種原因,各路資金紛紛殺入書畫市場,造成書畫市場井噴。許多畫家作品的價格都與徐悲鴻、傅抱石等大家不相上下,魚目混雜。更有些當代水墨畫家在大牌拍賣公司自己委托,暗箱操作,誤導消費者,導致拍賣界出現(xiàn)了很多令人置疑的價格。同時,2006年的市場回歸理性也給真正的藏家、行家、業(yè)內人士及規(guī)范的拍賣公司帶來了曙光。如今,人們普遍認為:真正的拍賣回歸理性,真正的藝術品被市場認可,這正是最佳的拍賣時機。對于拍賣公司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但也并不意味著拍賣公司就可以放松警惕。這種境況的存在使得拍賣公司在征集拍品時,不用將目光更多的集中在那些跟風的作品上,如以前價位過高的王震、程十發(fā)等海派作品。如今,征集拍品的目的性更強,更加趨向簡單化。行家敬告拍賣公司征集的拍品要盡可能減量,求精。只要以這兩點為基準,將目光更多的集中在近幾年內未曝光過的作品上,征集大師的代表作,并虛心向香港蘇富比學習,做到寧缺勿濫、穩(wěn)扎穩(wěn)打,相信拍賣必定成功。
站在藏家的位置考慮:
一、著名畫家董良達、評論家姚剛、北京畫店經理魁華、嘉德拍賣公司徐軍、收藏家劉志遠、收藏家李世輝、收藏家叢者明、收藏家岳文超、收藏家趙旭、保利拍賣公司王鵬,這十人都是從事與藝術品相關的業(yè)內人士,且經驗豐富。其中有六人也在投資證券并獲利頗豐。這些人不但收藏,對書畫市場也具有很強的投資意識。具統(tǒng)計,去年很多單純從事書畫收藏的人士在從書畫市場上獲利后,既而將部分資金轉入股票市場。此類從書畫市場流入證券市場的人員比例約占書畫市場的20%—30%。作為資金運營的手段方式,書畫市場與股票市場具有很強的連帶性。具了解,2007年在股票市場獲利的書畫收藏家們必定加大對書畫市場的投資力度。
二、很多藏家經過2006年對書畫市場的觀察,發(fā)現(xiàn)要想買到真正優(yōu)秀的書畫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各拍賣公司的拍賣場次雖然紛繁眾多,一場接著一場,但面對如此數(shù)量龐大的書畫拍品,精品書畫卻少之又少。因此如果各拍賣公司減小所征拍品的數(shù)量,而增加拍品的質量,就必然促進書畫市場的繁榮與攀升。藏家及行家們也似乎沒有把太多精力放在考慮精品的成交價格上,而是更加注重對拍品質量的追求。如在北京保利拍賣06秋拍中,1303號徐悲鴻的七開冊頁《書畫合冊》估價為60—80萬,最終以269.5萬元的價格成交;嘉德06秋拍中1319與1320號拍品為傅抱石的《前赤壁賦圖》、《后赤壁賦圖》,估價都為100—160萬,但分別以165萬元及176萬元成交,可以看出,這幾件拍品的成交價都超出原估價很多,這就說明好的書畫作品成功拍出是很容易的事情,好的拍品對書畫界來說是也認可的。很多大師的作品由于受到非理性投資作品價格回落的影響,而在價格上受其連累。如王震、程十發(fā)等作品價格的理性回落,影響了大師級作品的價格沒有達到相應的高度,此現(xiàn)象如同今年2月27日的中國股市一樣:大盤回落,績優(yōu)股受其連累。但是,是金子必定會發(fā)光,只是時間和機遇的問題。現(xiàn)如今,中國經濟迅速上升,據(jù)美國紐約時報統(tǒng)計,中國每天會出現(xiàn)8個億萬富翁……很多人富起來后,便開始將目光投向藝術品市場。從哲學的角度來講,人在物質基礎達到一定滿足后,對人的生存而言,物質的追求就失去了實質性的意義,在真正意義上,人的追求只能是社會、文化、知識和精神的提升。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一便是中國幾千年來積淀的中國傳統(tǒng)書畫藝術。因此,行家認為:只要經濟不斷向前發(fā)展,作為中國文化藝術靈魂的中國書畫不可能就此暗淡無光。
從香港蘇富比、佳士德07年春季書畫征集得來的消息看,精品征集難度加大。這兩家世界性的拍賣公司如此,更何況國內呢?既然在拍場中出現(xiàn)的精品越來越少,那么預計,拍賣出現(xiàn)高潮的機會將在春季某些公司中出現(xiàn)。因此,眾藏家提醒拍賣公司中國書畫負責人,一定做到寧缺勿濫、精益求精,各掃門前雪,不要盲目批評或評論市場。個別拍賣公司的成功或失敗不能代表整個市場,只要認真努力、務實,就是對中國書畫市場的貢獻。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